济宁: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

2022-02-17 15:4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17日讯(记者 赵丽娟)217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退役军人工作专场)在济宁市举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年来,济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 

  扎实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主题慰问活动。走访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退役军人老党员、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党员,发挥退役军人困难帮扶基金作用,加大对困难退役军人的帮扶力度。全年共发出慰问信30余万封,覆盖所有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困难帮扶1100余人,发放慰问品、慰问金850余万元;全市发放各类抚恤补助资金4.2亿元,发放优抚医疗补助资金1601万元,争取上级优抚褒扬补助资金350万元;全市走访慰问现役军人家庭和各类优抚对象3.6万人,发放慰问金(品)530余万元;推动一站式服务延伸到乡镇医院,为全市3700余名优抚对象一站式报销590余万元;市荣军医院2次下乡巡诊,提供医疗服务200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6.5万元;对382户优抚对象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185万元。全市办理“拥军卡”15.5万张;指导市拥军优属协会、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走访烈士家庭、困难退役军人家庭360余户,送去慰问品10余万元,相关影像资料在国家军事博物馆展出。 

  持续加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创新探索建平台、畅渠道、多举措工作机制,高质量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保障六保、六稳任务落地落实。通过搭建线下专场招聘平台、线上就业服务平台、创业就业政策平台,先后举办专场招聘会60余场次,吸引360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7万余个,帮助1.3万名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从上门问需、精准指导、驻点服务、孵化基地、基金政策五个渠道精准发力,助力军创企业快速、持续、健康成长,为全市300余家军创企业解决实际困难430余件。发放创业扶持贷款 1171笔,贷款金额2.8亿元,累计应贴息2000余万元。 

  持续提升军休服务水平。构建军休医养结合“123456”工作模式,实行“普惠性”服务与点餐式服务相结合,为军休干部真心办实事、用心做好事、尽心解难事”。先后与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市中医院、市直机关医院等22家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开通急诊、住院、转诊等绿色通道;与市中医院共建军休医养服务之家养生康复基地,先后为61名军休干部开展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养生保健等服务230余次;与凤凰怡康护理院签订协议,为失能、半失能和鳏寡孤独的军休干部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长期护理等养老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15.9万元,签约医养结合协作单位16家,为军休干部提供各类医养服务1052人次,顾问团专家和签约医生入户为军休干部提供巡诊、诊疗和健康指导378人次,开展传统文化体验、心理健康疏导、健康养生课堂29次。与21家志愿者服务团队合作,建立关爱功臣奉献爱心服务基地,为军休干部提供养老、家政、军休活动服务467人次。军休干部医养结合“济宁模式”在全省会议上介绍经验。 

  不断营造尊崇英烈浓厚氛围。大力弘扬英烈精神,争取资金2200余万元,有序推进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作,对全市11处烈士陵园进行修缮维护。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为1473位新中国成立前和抗美援朝老兵建立荣誉档案。组织40余名老兵初心宣传团老兵开展宣讲活动50余期,宣讲对象近3万人。连续2年组织编纂《孔孟之乡英烈谱》;历时9个月,行程8850公里,动员274名创作人员,采访了298名老兵,撰写310余篇文稿,拍摄173个视频,时长5190分钟,创新编纂了《济宁红色记忆》系列丛书。深入开展“替烈士回家看爹娘”活动,利用重大节日、父母生日,带上礼品、带上祝福,看望烈士遗属、为烈士父母过生日等活动110余次。借助烈士寻亲服务平台,发挥市拥军优属协会、社会志愿服务团队作用,成功帮助163名烈士寻找到亲属,为410名确定身份的烈士立碑。 

  打造功能完善、温馨舒适的“退役军人之家”。按照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共建共享、便民利民的原则,设立“退役军人之家”,定期更新政策宣传单、报刊杂志等相关资料,悬挂十大英模画像。深入开展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活动,全市2623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5家退役军人服务站入选全省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 

  另外,发布人还就有力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创新工作机制方面的具体做法,做好军休干部医养结合方面建立了哪些长效机制,以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有哪些创新举措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