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济宁9月4日讯 我是土生土长的曲阜人,“百善孝为先”的儒家文化,渗透了我的灵魂。我13岁时父亲病逝,为给父亲治病家里外债高筑,摇摇欲坠,其他兄妹也相继辍学,46岁的母亲用柔弱的身体坚强地支撑起这个家,供我上完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国企上班。然而2000年夏天,母亲突发脑中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面对含辛茹苦养育我的母亲,面对为我无私付出过的兄弟姐妹,还有父亲过早离世铭刻在心里的那份“子欲养而亲不待”无奈与痛苦,让我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我每天奔波于单位、母亲和孩子中间。时间长了,自己感到身心疲惫,分身乏术。生活的拮据,瘫痪在床的母亲,让我萌发了办老年公寓的想法:既能照顾,又能关爱其它老人。2002年,我租下三间房,又借来3000元做启动资金,办起了我的老年公寓。第一个入住的当然是我的母亲,我们一家三口也搬进公寓。开始的半年,我和丈夫的工资全部用来给员工发工资和付房租,日子捉襟见肘。为扩大公寓的宣传,下班后我带着丈夫孩子,挨家挨户去发传单。期间被狗追过,被户主呵斥过,受过路人的白眼和讥笑,心像被掏空了一样。每当这个时候,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公寓能坚持下去,为了母亲能住下来,再苦再累我都要忍。母亲在公寓生活了五个年头后永远离开了我,她临终前的一声谢谢,让我在极度悲伤中稍感欣慰!在亲朋好友中,我不仅是个好女儿,更是个好媳妇。我结婚前半年,婆婆就重病住院。作为没过门的儿媳,我和爱人日夜陪护,为婆婆梳理头发、换洗衣物。临终前老人紧紧拉住我的手,久久不肯放开,从婆婆眼神中我感到了信任和重托!如今,公公作为我们家唯一的老人,我把未能为自己父亲尽的孝心全部转到他身上,从精神和物质上让老人生活地幸福和满足!
随着公寓入住老人的增加,特别是面对生活不自理、痴呆、精神失常的老人,我感到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我常常给员工们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人家把爹娘托付给我们,我们就要让人家放心。我们不仅要给老人和家属一个交代,更要给社会一个交代。”十年来,我们全家和老人同吃一锅饭,同住一个屋檐下,就像一家人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为做到科学膳食,我翻遍菜谱,亲自下厨,在摸索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荤素搭配、软硬适合、营养均衡的老人食谱。为了安全,我和丈夫亲自为老人洗澡、理发、剃胡须。有新入住老人时,我都先了解情况,和亲属共同制定最佳护理方案,再手把手教给护理人员,直到老人安全渡过入住适应期。为护理好老人,我鼓励丈夫报考了曲阜市中医药学校函授班,学习中医和护理知识。我本人也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今年我又参加了国家中级老年护理员培训学习班,为老人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十年来不止一次的有人问我,和老人相处有何感受?我形容说:百味杂陈!面对痴呆老人的重复、健忘和冤枉,我无奈、心疼、委屈。面对老年性精神患者的打砸辱骂,我哭过、怨过、后悔过!面对不理解和挑剔,我心灰意冷几度想放弃。每当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过世的父母:他们这代人倾其一生抚养子女,历经苦难。有这样一首诗写到:有谁真正去握过父母干瘪枯萎的双手,去感受它的沧桑和温度?有谁真正凝视过父母无奈又无助的眼神,去体会他内心的感受和需求?又有谁慢慢抚摸过父母满是皱纹的双颊,去感知他们辛苦的人生?读到这段话时,我从心底燃起一种信念:不能让为我们付出一生的父母寒心,不能让他们老无所依。重新整理了下心情,我又开始了迈向人生更高峰的征程。十余载的风雨终见彩虹,目前,公寓已初具规模,现有床位一百余张,曾入住老人500余位,解决了子女后顾之忧,让十余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十年来,公寓未发生一例意外伤亡事故、一例寄养纠纷,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赞誉,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和认可。2008年,我荣获“济宁市发展养老事业突出贡献奖”,2012年被济宁市评为“孔孟之乡二十四孝星”,获得了省财政资助和济宁市政府补贴,并在山东省老龄工作大会上做典型发言。如今曲阜市夕阳红老年公寓,已深入人心,形成了品牌,在社会上不时听到人们传颂 “老了就去夕阳红”。让每个老人天天快乐,安度晚年,让他们的儿女安心工作为社会奉献。这就是我的追求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