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美同志自1990年嫁到姚村镇毕家村东孙庄组与孙彦结为夫妻,一进孙家门,老少6口人。这样一来,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婆婆和她的肩上,婆婆要照顾公公,孔庆美既要照顾不能自理的奶奶又要照顾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大女儿。奶奶有病后脾气也变得很难摸透,孔庆美把热腾...[详细]
2015-09-04
来源:鲁网
六年如一日服侍患有严重冠心病的婆婆和腿脚不便的公公,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庄,她就是曲阜市姚村镇薛家村曹洪燕同志。尤其是她孝顺婆婆并精心照料身患冠心病婆婆和腿脚不便的公公,自婆婆和公...[详细]
2015-09-04
来源:鲁网
张运兰,今年64岁,是北雪村“快乐姐妹”表演队骨干、才多艺的农家妇女。有88岁高龄的婆婆,退休在家的丈夫,懂事孝顺的儿子和儿媳,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小孙女,可算是四世同堂。现在的婆婆耳不聋、眼不花、腿脚硬朗、身板结实,经常做些力所能及的活,点上煤...[详细]
2015-09-04
来源:鲁网
年纪幼小的她既要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又要承担沉重的家务劳动。在别的孩子都在爸爸妈妈膝下遛圈撒娇的时候,芊芊却每天都是在爸爸的病床前度过,帮着伺候爸爸,端茶送水、递换尿布。学校先是免去了芊芊在学校的杂费,班主任老师也开始特别的辅导芊芊,特意安排...[详细]
2015-09-04
来源:鲁网
崔国霞,吴村镇柳庄村人,今年37岁,是一个两个孩子的母亲,加上丈夫和两个双盲公婆,全家一共6口人。一个因公婆久病致贫的特殊家庭,与一般妇女家庭相比,她的确确付出了加倍的艰辛和勤劳,在善待公婆上尽到了当儿媳妇应尽的责任。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详细]
2015-09-04
来源:鲁网
徐爱梅是王庄镇刘庄村的一位普通妇女,其丈夫曾经是代课教师, 2009年已去世。多年来,她和婆婆陈学英互相扶持,共同承担家庭重担,谱写了一曲婆媳互敬的感人乐章。2008年婆婆得了脑血栓,不能起床,徐爱梅照顾得婆婆无微不至,一日三餐端到婆婆面前,亲自给她喂...[详细]
2015-09-04
来源:鲁网
吴振林,书院街道夏家村人。在村里只要提到他的名字,特别是老年人说起他,都夸他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在路上遇到老人,早早地就给打招呼,嘘寒问暖。在父亲住院的那些日子里,吴振林与妹妹轮流着侍候父亲,喂水喂饭、擦洗身体、端屎端尿,无微不至,直到...[详细]
2015-09-04
来源:鲁网
我是刘玉清,是时庄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我家有6口人,爷爷、公公、婆婆加上我们三口,我们是平平凡凡的一家人,是幸福和睦的一家人。我的公公、婆婆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今年都70多岁了,他们一共养育了四个孩子,老公上面有三个姐姐,为了孩子们他们从前...[详细]
2015-09-04
来源:鲁网
面对含辛茹苦养育我的母亲,面对为我无私付出过的兄弟姐妹,还有父亲过早离世铭刻在心里的那份“子欲养而亲不待”无奈与痛苦,让我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生活的拮据,瘫痪在床的母亲,让我萌发了办老年公寓的想法:既能照顾,又能关爱其它老人。第一个入...[详细]
2015-09-04
来源:鲁网
嫁入了这个不幸的家庭后,她尊敬婆婆,因为婆婆接连失去两个最亲的人,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她悉心照料婆婆,为了使婆婆尽早的从失去两个最亲的人的阴影中走出来,她时常和丈夫一起带养婆婆进进城,赶赶会,听听戏,给婆婆买衣服,使婆婆重新振作起来。她和...[详细]
2015-09-04
来源:鲁网
她待公婆恭敬孝顺,对丈夫理解尊重,对孩子教导有方,赢得了乡里乡亲的广泛赞誉。她总是淡淡地说:“能够为家人做点什么,能伺候一家老小舒舒服服,在外边能安安心心、踏踏实实的工作,在家里能放松心情,享受家的温暖,亲人的关怀。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详细]
2015-09-04
来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