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展心灵之光济宁市美术馆当代名家邀请展开幕

2019-10-14 08:4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14日讯(记者 安奇林)10月12日上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济宁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济宁城投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展:心灵之光——济宁市美术馆当代名家邀请展”,在济宁市美术馆开幕。 

 

 

  开幕式由济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周长征主持,出席的参展艺术家有张培成、邵飞、马书林、李伟铭、杜华、陈坚、陈辉、刘彦湖、管峻、尹海龙、焦洋、任哲,策展人裔萼女士,主要嘉宾有《人民日报》文艺部美术编辑室主编徐红梅、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市场》主编续鸿明、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研究室主任王艾,济宁市的领导主要有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孙爱民、济宁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超,以及济宁市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还有济宁市文化艺术界的代表,媒体嘉宾和观众200余人。 

  参展艺术家、中国美术馆原常务副馆长马书林先生首先致辞。他讲到第一次来到济宁市美术馆,美术馆给他一种很强烈的感觉:“这是一个融聚人文之美、自然之美于一身的现代美术馆”。他同时代表参展艺术家向展览的主办方表示感谢,向策展人和美术馆工作团队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向济宁市美术馆这座新美术馆所展现出的专业水准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并期待济宁市美术馆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为中国美术界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展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陈坚先生随后致辞。他谈到这是第一次来到拥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济宁,看到济宁市美术馆,看到这个展览,深感济宁市在新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傲人的成绩。通过这个美术馆和这个展览,也展现了济宁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转化能力,孕育出自己的新文化和新生命。因为漫步在这座美的美术馆中,既有传统气质又有当代气息,可谓是城市文化和经济建设完美融合的典范,“这种体验是美妙的,是经得住历史检验的。” 

  参展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先生接着致辞。他谈到山东是一个文化大省、济宁是一个文化大市,能够落成这样一座美术馆证明政府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们的一切努力最终都是要建设和发展我们的文化,文化资源的丰富给予我们美的生活,济宁市美术馆展现着自己的价值和魅力。” 

  《人民日报》文艺部美术编辑室主编徐红梅女士紧接着致辞。她谈到我们正迎来了真正的美术馆时代,美术馆是城市当代文化发展的核心,无比重要,对于公民素养的提升有着无可比拟的意义。今天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就是美术馆和美术馆策划的展览,能够深入展现一座城市的文明进步,“这次展览不仅让人惊艳、赞叹,也让人感慨。” 

  随之,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女士致辞。她首先对展览的主办方、承办方、济宁市美术馆的工作团队表示感谢。此次展览展出了国内顶级艺术家的代表性创作,来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美术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因此在遴选艺术家时注重德艺双馨,要用他们最有代表性的、最有个性色彩、亦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来呈现展览主题,“要和最美好的艺术家一起,展现美好心灵,滋养美好心灵。”

 

  济宁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济宁市城投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超同志接着致辞。他讲到济宁市美术馆已经成为济宁市人民群众艺术文化生活的良好场所,是提高群众文化水平的社会课堂和宣传济宁城市文化的重要场所,“这次展览是济宁市美术馆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求的重要体现”,是又一次非凡的艺术盛宴。 

  最后,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孙爱民同志致辞。他代表主办方向所有参展艺术家和嘉宾表示感谢,指出此次展览是济宁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介绍了济宁市文化发展的多项举措,肯定了济宁市美术馆在开馆半年来对于济宁市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致完辞之后,孙爱民同志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据悉,此次展览是济宁市美术馆积极响应和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号召的重要文化活动。展览以“心灵之光”为主题,展出47位著名艺术家创作的68件代表作,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以及书法、篆刻等艺术种类,视觉语言生动而丰富,多维度展现了当代中国艺术的繁荣景象以及新时代的蓬勃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优秀的艺术家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努力攀登文艺高峰,以精品奉献人民。在这里,尽管这些作品形式各异,风格多样,但是,其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均出自于艺术家以美烛照万物的心灵。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女士认为,“心灵”作为主线贯穿于展览作品之中,艺术家一方面讴歌赞美新时代气象万千的壮阔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艺术家进一步扎根生活,展现了新时代一颗颗追梦逐梦的平凡而美好的心灵。

  根据作品内在的精神质感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览被分为“文心璀璨”、“诗心烂漫”和“锦心斑斓”三个部分。

  “文心璀璨”展出了郭全忠、刘巨德、张培成、苏维贤、代大权、邵飞、田黎明、闫平、段正渠、刘寿祥、袁武、陈坚、邢庆仁、段建伟、吴为山、罗敏、赵培智、王冠军、杨柳的作品。此部分重新提出“文心”这一中国文人画气韵的源头与内在要求,其意义在于提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动力源。这一版块的作品以人物画为主,作品或表现历史的沉浮,民族的命运,或表现时代的变迁,现实的波澜。它们或凝重,或鲜活,均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思,尽显艺术家文心之璀璨。“画者,文之极也”,中国文人画精神重视学养之深,追求品格之高,讲究笔墨之妙,而画之可贵则在于文心,文心则得于修持。党的十九大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心的复归,是中国文化承续和发展的必然。

  “诗心烂漫”展出了杜大恺、沈行工、钟蜀珩、李照东、马书林、王克举、李伟铭、杜华、胡伟、周京新、陈辉、何加林、方向、田莉、曾健勇、陈流、刘商英、彭斯、焦洋、任哲的作品。诗画一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之一,中国古代画论较多论述了诗的语言性与画的视觉性之间的关系,如苏东坡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欧阳修在《盘车图诗》中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遁形。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从中我们可看出诗画融合是中国绘画的独到之处,而诗与画在内在精神上所取得的共鸣,更多体现在艺术家对自然万物的感知和表现之中。这一版块选择了诗意充盈的作品,题材以山水风景、花鸟静物为主。董其昌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在现代画史中,山水画又被释读为精神的风景、人文的风景、历史的风景、理想化的风景,中国的绘画精神里面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之根本和精华,正是体现在于这种“天人合一”的文化观之中,其感受超乎于“可视”之上,具体的生命里包含着混沌的大宇宙,不管是对具象之物的概括和冶炼,还是演绎和想象,都关乎一种诗意的表达。

 

  “锦心斑斓”展出了郎绍君、刘彦湖、展望、陈琦、王舒野、管峻、尹海龙、杜松儒的作品。“锦”,是锦心绣口之“锦”,才思和文采兼备。这一版块的作品以偏抽象的绘画、雕塑以及书法、篆刻为主,从自然物象中抽离提炼而出的艺术形象,映现艺术家的锦心斑斓之象。艺术家在表现自身对万物的感知时,源于其对文化和思想经验的理性处理。相较而言,这一部分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更倾向于思考和融会哲学思想命题,他们或取法万物而尊重事物的原有状态,或通过观察和提炼建立起解释世界的模式,或自觉地从可视的自然向观念转化,尽管彼此有着不同的历史和现实的思想境遇,但毫无疑问,艺术家们的创作观念源于相近的文化经验,这得益于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刻内涵,这是一切创造性的源头活水。显而易见,这些艺术家在视觉层面上展开了对于艺术语言的探索,但他们没有仅仅停留于形式,而是在思考超越世俗生活的人的精神的内省。这种内省的本能,乃是根植于我们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文化性格和文化气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变,艺术创作的发展和演进,正是这一巨变的佐证和缩影。“心灵之光”是艺术家创作意识的自觉,其中充满了个性色彩和时代精神,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艺术的创新,映射着艺术家心灵的光辉,表达着源于传统的文心与诗意,同时也见证着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新时代。山东济宁是孔孟之乡,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重镇,举办此次展览,对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览将持续至12月8日。

责任编辑:孙诗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