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济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初步形成

2021-03-26 15:3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26日讯(记者 赵丽娟)3月26日,济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三五”成果及“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济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工作主要成果,以及“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并回答记者提问。 

  过去的五年,是济宁生态环境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也是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不断提升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生态环境厅的正确指导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强市战略,持续强化工作措施,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全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丰硕成果,生态环境质量大幅度改善,国家和省下达的“十三五”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收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初步形成。

  (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综合指数分别同比改善15.2%、7.3%,PM10、PM2.5、臭氧浓度分别同比下降9.1%、8.9%、3.2%,SO2、NO2、CO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与2015年相比,全市PM2.5、PM10、SO2、NO2浓度分别改善37.8%、43.3%、75.4%、23.3%;PM10、SO2平均浓度改善幅度均列全省第2位;优良天数增加71天;重污染天数减少23天。南四湖及入湖口水质优良率100%,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数量位居全省第1位。南四湖流域连续17年稳定达标,南四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并跻身全国14个水质良好湖泊行列。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全面开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大幅提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曲阜市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任城区、太白湖新区入选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中国十大魅力湿地”。 

  (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立市、县两级生态环境委员会。制定出台《济宁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颁布实施《济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济宁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以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性法规形式明确各级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建立健全考核奖惩体系,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考核、问责、激励系列办法,对各县市区生态环保工作每月一考核、一排名、一通报,实现工作压力层层传导。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全市2383家企业领取排污许可证。加快生态环保诚信体系建设,严格执行“红黑榜”制度,严把污染企业信贷审核关口,对环保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全市累计开展损害赔偿案例26件,做到案例实践全覆盖。严格落实“三线一单”要求,强化规划环评约束,执行差别化的环境准入政策。 

  (三)精准治污水平大幅提升。先后制定出台26项大气、水污染防治技术行业导则,配套出台实施方案、考核办法,5次修订完善,精准管控各领域污染。实施靶向治气。实行大气治理“十条线”工作法,分行业领域推动治气工作。实施重点示范区联防联控,高效管控各类污染源。实施秋冬季绿色管控,采取少停工或少予停限产措施。推行“政府开方、企业买药”的治理新模式,清华大学等专家团队对重点行业企业把脉会诊。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燃煤锅炉176台,低氮燃烧改造燃气锅炉688台,深度治理挥发性有机物企业492家、工业窑炉322座。统筹系统治水。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实施“一河一专班”包保治污,每条河流明确专人专班,落实保障资金,开展日巡查、日监测、日调度,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全面完成南四湖自然保护区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实施渔业退养26.1万亩,矿业权退出12家,拆除光伏电板115万块。积极开展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治理,规划建设环城生态带,加快建设都市区“绿心”,对地表水进行生态净化,全市累计修复采煤塌陷地39.2万亩。推进“四减四增”行动,强力淘汰“散乱污”及落后产能,共取缔改造燃煤小锅炉6006台,清理取缔“散乱污”2069家,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小区)552个;关停煤电机组28台、砖瓦企业117家、石材加工企业643家,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2.6万辆;压减煤炭消费430万吨。 

  (四)科学监管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建立智慧环保指挥中心,累计投资4.2亿元,在省内率先建设智慧环保平台,将水、气、危废等各项在线数据和视频信号归集接入,实现全天候信息化监控。创新环保网格化监管,设立县级环境监管网格14个、乡镇网格162个,招聘专职网格员789名,实现人员管控全覆盖。创新实施“三级六长”指挥模式,在市、县、乡分别建立环保指挥中心,建立“环保110”机制,采用“1+2+1”快速反应模式,发现问题后执法人员1个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置,2个小时内报告现场处置情况,1周内报告处罚结果。创新实施用电监管,654家企业接入用电监控平台,对企业生产设备与环保治污设施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比对监控,发生异常生产及时报警提醒。济宁市智慧环保、“1+N”同奖同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等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济宁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入选全国“2018年智慧环保创新案例”,济宁市生态环境局相继荣获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谋划好济宁“十四五”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十四五”时期,济宁市将充分体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始终保持治污攻坚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聚焦“减污降碳”总要求,启动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南四湖污染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力突破生态强市,协同推进济宁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绿色发展大格局基本形成,建成更高品质美丽济宁。具体工作目标一是实现蓝天白云常驻。二是打造全域美丽河湖。三是绿满济宁土壤常净。四是加快推动绿色发展。

   另外,发布人还就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和总体目标,以及南四湖的水质保护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