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场)举行

2021-03-23 16:1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23日讯 (记者 赵丽娟) 3月23日下午,济宁市“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场)举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济宁市市扶贫开发办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脱贫攻坚以来,济宁市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强度、工作力度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812元增长到2020年的8811元,年均增长18.24%。2018年底,507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23.89万人全部脱贫;2019年以来,坚持把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摆在重要位置,细化完善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脱贫质量不断巩固;2020年以来,坚持抗疫、战贫“两手抓”,脱贫成效持续提升,贫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支撑,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第一是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联动抓”的领导机制。历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注重实效,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坚持现场办公、靠前指挥、一线解决问题,持续推动工作落实。四级书记带头,各级干部积极参与,对贫困村、贫困户每年进行遍访,及时解决问题。第二是配优配强干部队伍。组建市县乡三级专责扶贫机构,抓思路谋划、抓协调动员、抓工作推进、抓督查考核。市县两级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驻村帮扶。2.36万名帮扶责任人分别与贫困户或即时帮扶户“结对子”,实现了帮扶工作“全覆盖”,一大批年轻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磨砺成长。第三是切实搞好顶层设计。结合济宁实际,先后出台《“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指导性文件,配套制定了系列政策规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围绕落实三年行动任务,细化政策举措,拿出实招硬招,编制本行业、本领域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专项工作方案,形成了完善的政策体系。 

  五年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将“精准”的理念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各环节,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一是做到精准识别,托清底数。创新开展“六核对一规范”精准识别活动,核准每一户每一人的基本情况,做到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准确排查致贫原因、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2016年2月26日,全省脱贫攻坚现场会在济宁召开,推广这一做法。二是做到精准帮扶,因户施策。建立了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村干部和社会志愿者等多方参与的“1+N”帮扶体系,针对致贫原因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打通扶贫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做到精准退出,确保质量。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标准,完善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机制,通过“县乡自查、市级抽查、行业部门专项评估”,健全完善了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考核办法,保障了脱贫质量。2020年8月25日,省委分管领导对济宁市所采取的工作举措作出批示,充分肯定济宁市工作推进力度大,效果明显。 

  五年来,坚持用开发方针和发展理念引领脱贫攻坚,打通扶贫产业链条,密切产业、就业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综合运用产业、消费、就业手段,增强带贫减贫效果。一方面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累计投入10.62亿元,重点发展瓜果蔬菜、特色养殖等农业产业,多元化实施光伏、电商、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带动11.8万人次增收。另一方面努力做好消费扶贫工作。采取电商平台促销、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助力扶贫产品进社区、进超市、进市场。去年3月以来,全市设立消费扶贫专区柜60多个,开展各类扶贫产品产销对接活动300多场次,拉动销售扶贫产品4亿多元。第三就是全面加强就业帮扶。采取企业吸纳直接就业、虚拟岗位间接就业、富民生产贷带动就业和扶贫小额信贷鼓励创业等方式,帮助3.3万人实现就业创业增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为弱劳动力贫困人口安排保洁员等公益岗位,解决了就近就地就业问题。 

  五年来,压实行业责任,坚持行业联动,将行业政策资源聚集到贫困村、贫困户,为稳定脱贫提供了全方位保障。一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贫困家庭学生发放补助、免除费用9754万元。全面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认真实施雨露计划和技工教育,有效防止贫困“代际传递”。二是着力优化医疗保障。构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救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再救助“六重保障”,创新实施贫困人口大额医疗费用支出保障保险,推进“一站式”即时结算,累计报销、减免、理赔医疗费用近18亿元。三是强力实施安居工程。逐户逐房进行专业化鉴定,按照“宜固则固、宜建则建、宜养则养、宜租则租、宜保则保”的要求,实施多渠道综合保障,累计补助资金1.96亿元,高质量改造C、D级房屋1.3万户。四是切实保障饮水安全。为偏远贫困村新建集中供水工程,实施贫困户自来水入户工程4.37万户,确保饮水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障率等四项指标全部达标。五是认真做好兜底救助。低保、特困救助标准实现连续增长,贫困户低保和特困救助覆盖率达到56%。简化临时救助审批程序,对低保、特困供养范围内的贫困人口,实行“先救助、后审批”。六是全面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水平。全市贫困村实现穿村硬化路全覆盖,基本实现“户户通”。全面完成贫困村电网建设改造任务。 

  五年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各方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全市国有企业带头参与脱贫攻坚,民营企业积极投身“百企帮百村”行动。全市社会组织累计投入人员9.68万人次,以产业帮扶、慈善帮扶、医疗帮扶、志愿帮扶等形式助力脱贫。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以“五净两规范”为主题的贫困户“清洁庭院”活动,努力引导贫困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我市的“希望小屋”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泗水县依托微公益协会致力于贫困家庭少年儿童救助,探索形成了系列公益扶贫经验做法,获评“中国社会组织扶贫案例50佳”。创新开展精神扶贫,立足传统文化深邃厚重的优势,推行“育德+扶志+解困”模式,引导教育贫困人口立德、立志,树立向上、向善的思想观念,激发贫困群众内生脱贫动力,有关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主要领导、省政府分管领导批示肯定。曲阜市实施“八个一”精神扶贫专项活动,用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贫困群众心志,获评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曲阜市委书记刘东波同志还参加了全国巡回报告。 

  另外,相关发布人还就发展产业促脱贫,以及相关的扶贫项目管理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