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宁频道 > 健康 > 正文

技能“增色”,陪护人员收获真不小~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开设“陪人学校”,推进优质照护

2021-09-24 20:0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24日讯 在医院,患者治疗与康复的过程中,不能缺少医生、护士,同样也不能缺少陪护人员。专业的病陪人优势很多,他们是距患者最近、接触患者时间最多的人,可以大大促进患者的康复。9月17日,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陪人学校”正式开课,通过系统、安全的培训课程,进一步推动陪护服务向标准化发展,提高陪护人员的照护能力,并能够学以致用,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看似简单的活,干起来并不容易。“一开始看着他躺在那儿,我本来就很焦虑,翻身、按摩、喂药等也都需要按时按量地完成,这家属哪里会啊,每天都是焦头烂额的。”尽管已经过去了3个多月,但谈起丈夫刚入院时的情形,宋女士还是有些紧张。今年6月中旬,宋女士的丈夫突发脑梗,被急救车送到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后转入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

  “照顾病患有很多讲究,而我们家属又不专业,我爱人刚转来康复医学科时,我连如何抱他上轮椅都做不到位,很多时候真是有心无力。”宋女士坦言,当得知康复医学科成立了“陪人学校”培训班,她赶紧报了名,想多学习些照护技能。


  口腔护理、异物窒息急救、饮食照护、卧位更换……培训课上,为提高来听讲的40余位“新学生”的整体能力,4位授课老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各自教授的主题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现场进行实操示范和指导。培训内容不仅丰富,还紧贴照护患者实际,参训人员认真聆听并仔细观摩每一个细小环节。培训结束后,不少患者陪人表示在此次培训中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今年81岁的刘奶奶前期因脑出血来到市二院接受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和照护,她即将出院回家静养。“医生嘱咐我回家后要适当帮老人做一些康复治疗有助于病情好转,甚至还有重新站起来的希望。但是我真不清楚康复训练具体做哪些、该怎么做。”虽然平时照顾老人饮食起居不在话下,可家庭康复训练却难倒了老人的家属潘女士。而培训课上听完医生讲解和看到亲身示范后,潘女士则感叹:“没想到回家后的康复和护理有这么多专业的学问,这一堂课收获真不小,现在心里也有了底气。”

  医疗护理延伸“陪人学校”持续化。“加强陪护人员的技能培训,有利于精准对接不同患者群体的实际需求,降低患者陪护成本。”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华斌介绍,培训前期,科室针对陪护工作中突出的重点问题展开了培训需求调查,依据患者、家属的实际需求,最终确定了培训内容,涵盖了临床常见急症处置、转移与良姿位、脑卒中患者饮食的护理、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等方面。

  要想实现陪护人员的能力提升,专业优秀的教学团队尤为关键。据悉,由于“陪人学校”的培训对象为住院患者的陪护人员,科室成立了由两名专业医师、两名护理骨干组成的一支培训导师队伍。针对参训人员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培训需求,采取理论授课、多媒体教学和临床相结合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知识需求。此外,为保证培训效果,培训后还会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有效提升陪护人员的综合照护能力。

  用实际感受说话,是对创新工作及优质服务的最好点评。“精心护理 待患如亲”“照顾周到 护理细心”……一位位患者在其出院后的第一时间就送来了锦旗,表达对康复医学科医护团队的真诚感谢。 


  “医院陪护工作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延伸,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王华斌表示,第一期培训班的举办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医院将让“陪人学校”持续化、制度化、专业化,旨在通过规范化培训,为进一步提高住院患者的陪护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让陪护人员能够承担患者康复过程中部分非专业、非技术性的生活护理工作,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