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宁频道 > 文化 > 正文

丹青难写是精神——记草书家毕世平先生

2020-11-05 16:1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5日讯 毕世平,回族,祖籍宁夏隆德县,生于1961年9月,现任宁夏石嘴山市书法协会理事,宁夏书协会员,中华两岸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典藏书画院会员,宁夏红旗飘飘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从小受家风熏陶,喜欢並很早就在爷爷父亲指导下练习书法,年长后,勤奋研习王羲之、柳公权、赵孟頫等古代名家名帖,钟情翰墨几十载,近年来,逐步以草书为专攻方向,经过多年对怀素、米芾、孙过庭、黄庭坚寻古代草书大家作品的研习,对草书书法有了比较深入的体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鼎新革故,用笔沉着稳健,线条流畅凝炼,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纵横捭阖,洒脱自然、无拘无束、大气磅礴的草书风格,作品先后多次在省市书展中获奖!  

  早年,我在《黄河文学》杂志社工作时,编辑发表了毕世平先生的散文《我的父亲》。当时,我一读到他的稿子,便被他那行云流水,琅琅上口的文字所吸引。我几乎不相信,看起来文字老道,功底深厚,语言流畅风趣的文章,竟然出自一位高中数学老师之手,据说他带的高中班,曾在隆德县高考中名列第一。

  世平先生的父亲是一位老教师,他在《我的父亲》的散文里,把一位清高儒雅,内敛寡言的父亲退休后,在乡下家中与牛的朝夕相处中,表现出他不易显露的温情与细腻,关爱与默契……牛被卖走了,但牛因为太想念主人了,在某一日,牛不知怎样艰难挣扎着又来到了主人家的门口,望着主人的双眼泪水长流,低声哀嚎,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令读者潸然泪下,痛心不已……

  文章中,他还写到父亲怎样和老鼠智斗的细节,引人入胜,犹如身临其境,反复捧读,让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一位自信,睿智的父亲跃然纸上,更让人触摸到了先生父亲那有趣的灵魂。

  紧接着,我又给他编发了《我的母亲》这篇散文。世平先生用他深情自豪的语言,娓娓道出自己美丽的母亲那善良,聪慧,忍辱负重和乐于助人的点点滴滴……尤其是作为外公手中掌上明珠的母亲,能把天上飞的,地下跑的飞禽走兽,一应景物,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包括时尚的服装,她日夜为人裁剪缝制,眼睛早早就熬坏了,因为善良不忍拒绝亲朋乡邻的要求,父亲竟偷偷地把缝纫机上的一个零件卸下,让她无法操作……母亲那美好的天赋和人品,让人感叹,感慨而感动!

  随后世平先生在《纪念爷爷》的这篇文章里,更让人见识了一位有学养,有胸襟有眼光,有抱负且命运多舛的令人尊敬的老人。

  老人是甘肃兰州大学前身第一批毕业生,他在自己的家乡隆德县杨河乡,开办了第一家免费的私塾学堂,仅此一举,便令众乡邻有口皆碑。

  文革时期,光先生家的线装书籍,偷偷地焚烧了一个多月,可见书香家风是多么的渊源深厚。

  我原以为,以世平先生的文学功力,他会在写作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并会有所造诣,而让我遗憾和失望的是,我再也没有看到他的文章,而不断听到的是先生在书法方面的讯息。尤其当我听说他主要研习的是草书时,我更是不解。因为我以前在宁夏草书社工作过,曾跟随在书法家胡公石先生左右,我经常看先生挥笔草书,书海浩瀚,我不明白先生为什么只单单钟情于草书呢?因为我才疏学浅,觉得草书既难写又难认,就是写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那时,我的几个朋友经常托我向老先生求字,他们也无非是看在先生在草书方面的名气和收藏价值上,连附庸风雅都谈不上……直到有一天,当我真正用心欣赏了世平先生的草书后,才彻底颠覆了我对草书的认知。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们一行几人游玩了沙湖后,来到了世平先生家中。午餐后,大家闲散聊天中谈到了先生的草书,便自然地走进了先生经常挥毫弄墨的书房中。先生的书房不大,硕大的书案四周的墙璧上,挂满了书法作品,我即刻被浓浓的墨香所包裹,胡公石先生的草书突然从我遥远的记忆中显现出来,我禁不住趋身向前仔细地欣赏起眼前这幅世平书写的唐张旭的墨迹《古书四帖》中的诗句,我只能知道个大摡,但整幅书法所展现出的一种生机盎然的万千气象,顿时将我吸引并震撼。

  我没有见过张旭草书的真迹,就眼前世平先生书写的草书笔法的精绝,走势的豪放从容,那种看似随意不拘章法,却该止即止,止得很有法度和巧劲,该放即放,放得适度飘逸,状似连珠,阳刚和力道尽在轻盈绵软的连接之中。虽有隔行,字形变化繁多,但笔意活泼,气韵连贯,一抒胸意的痛快淋漓之感,让人震惊赞叹之余,竟然不知身在何处。

  流连关注其间,仿佛眼前白云飘飘,骏马奔腾,铁树铜钩花落满枝,湖水澄明依秀峰……妙音环绕犹在耳,又闻虎狼嘶啸声,有细雨润物的精微,又有擎天巨浪撞礁石的磅礴大气……有长河孤舟,夜深深低转独长吟的萧索,又有寒江冷雪风摧枯木的悲怆,亦有无奈洒泪谁人晓,却又忽见百灵衔枝鸣春到的峰回路转……那是一个多么神奇而又多姿多彩逸势奇伏,险象丛生的世界啊!

  反复欣赏品味,我觉得能够把草书写到这种境界,一种对草书的深奥,奇谲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在不同的书体中,草书被誉为书法的最高境界,首先是汉字草法非常难记,那些草法符号可以用瀚若烟海来形容,而且有些字符,一个符号代表好多字,且有些高度相近,稍有不慎,便会写错,加之草书连接变化的空间很大,使得草书愈发难认难写,如果不能够融会贯通,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力和底蕴,没有浓郁的艺术个性及豁达率真的性情,去托扶去支撑和滋养,是很难在草书方面有所突破,有所造诣的。

  我不理解儒雅文静,彬彬有礼,甚至很腼腆,说起话来还会脸红的世平先生为什么偏偏喜欢上狂放不羁的草书呢?

  世平先生出生在一个家学渊源,家风严谨,信仰虔诚的穆斯林家庭里。在他童年的记忆中,他总是在母亲那琅琅美妙的诵经声中入梦和早起,父亲在他会用筷子的年龄便让他握笔临帖。世平在母亲善良,勤劳,及美好经文的陶冶下,在父亲那严厉,严谨甚至严苛的教导中,养成了一种勤学自律,小心谨慎,低调谦和,诚恳礼貌的做事习惯和风格。

  先生自小研习王義之,柳公权,赵孟頫,米芾等名家字帖,从未间断。有一日,他在研习怀素的《自叙帖》时,突然有了一种奔放的激情,因怀素草书那奔放不羁,洒脱恣意的笔法,与他隐于个性中那渴望自由,信马由缰,豪放仗义的天性特别对路,甚至一触即发。他觉得这正是抒发自己本真性情,一泻胸意,恣意纵飞的最佳途径和方式,那种临帖不能自已的狂喜和冲动,使他又在张旭的《古书四帖》中,感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和澎湃的激情,一种专攻草书的决心和理想,使他沉浸到忘我苦练草书的如痴如醉之中。

  一个聪明的悟性好的人,他的聪明才智是表现在方方面面的。世平先生不仅文章写得好,痴迷于草书,他的乒乓球也打得极好。你若看他打乒乓球的那种左右开弓,挥拍砍杀的气势,那种步伐矫健有序,灵活机敏,完全与平日腼腆拘谨,说话慢声细语,文质彬彬的形象截然不同。可假若你有幸看到他的拳术,尤其是看到他和同样爱好武术的大哥一起习武,练太极推手的情景。那种不见兵刃的较量,没有硝烟的撕杀,把一比高下的对峙,搏弈……潜移默化在优柔的手劲之中,强劲的争斗表现在和谐优美的脚步走势中。身姿灵巧,轻盈犹如双蝶起舞,双雁并飞,双龙嬉戏……倏忽之间,尘土飞扬,龙腾虎跃,手势骤疾变幻,步伐腾挪进退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肃杀凌厉之气,呼之欲出,兄弟俩把太极推手的绝技,演绎到了出神入化的美妙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世平先生的外公于志祥老人,是伊斯兰教老格迪木教派,第11辈推贤制的教主。是西北五大阿訇之一,是我们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的一位保持职位到终身的德高望重的民族干部。90多岁时,老人将3夲失传的伊斯兰教经典,用波斯文,阿文默写出来,那种过人的记忆力,耐力和毅力可见一斑。老人在87岁高龄时,作为年龄最大的一位运动员,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北京荣获胡耀邦总书记亲手颁发的“宝刀不老”的青龙宝剑,《中国青年报》的画家杨兆三先生专门为老人绘制大幅画像……老人当年为中央领导人一展“心合六意拳”,“四把锤”,"太极拳”的风范,至今在世平先生的身段中都有所历现。

  世平先生幼年不仅接受了外公学识,做人,品德方面的熏陶和教益,在武术方面也继承和掌握了外公的密笈和精髓。

  这让我想到,张旭欣赏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从公孙大娘手持一柄青光耀目的大阿剑,在音乐声中,腾身飞跃,剑尖撩起,随鼓乐急聚,身姿旋转,矫若游龙……真是“一舞剑器动四方”。舞至高潮时,竟觉天地倾斜,雷霆万钧滚滚来,山河为之变色,舞毕,风平雷息,如同波涛汹涌的江河渐渐恢复平静,只有宝剑还闪烁着耀眼的青光。如诗所云:“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的阵势中,张旭顿悟草书的真谛。

  据《乐府杂录》记载:“开元中有公孙大娘善舞剑器,僧怀素见之,草书遂长,盖准其顿挫之势也。”这种从舞剑中揣摩探究深悟书法,正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维方式。

  世平先生也由此受到启迪,他直接把自己打乒乓球和打太极拳那忽缓如行云,忽疾如霹雳的招式,节奏里的感悟,巧妙地应用到他草书的线律和线韵中。使他的草书既有神闲气定的从容,又有腾挪跌宕的激昂与激情。

  激昂的高潮处,似黄河壶口瀑布般,呼啸喷薄之势,惊心动魄,浪花撞石之声,震耳欲聋,鬼斧神工之险象,叹为观止。忽又疾行骤止,令人意犹未竟,妙不可言!

  古人把写字叫画字,先生还专门抽时间去欣赏画家作画。因为他深知书法和绘画有高度的相通性。把大小,宽窄,干湿,侧倚,虚实等各种元素,根据内容,进行最佳的搭配,组合,布局,使之像画一样,色彩的浓淡,疏密,笔法的灵活多变,下笔的轻重缓急,节奏,韵律把握精准到极致,使书面呈现出如画作般,流光溢彩的视觉效果,给人以大美而无言的享受!

  和世平先生接触,从他谦和的笑容里感受朴实和真诚,从他如玉落盘的幽默话语里感受快乐和睿智。你一定想不到,他会在悠扬的乐声中,翩翩起舞,那专业的舞步,优美的舞姿都是即兴而起,且韵味十足。也会情不自禁的高歌一曲,独特深情的歌声,会将你的思绪即刻带到遥远的地方,或在漫漫的山野里独饮淡淡的忧伤,或在辽阔的草原上驶骋昨日的梦想……他身上的那种强烈的感染力,让人无法抗拒。

  在音乐中寻找感悟草书布局和章法,也是世平先生独辟蹊径的另一种方式。书写草书一个字不难,若要将整首诗词连接不断,融会贯通,一气呵成,高潮与平淡的转换,气息的运用很有讲究,深奥微妙……而先生在歌声中,悟到了激情与平淡如何过渡和连接的技巧,音符的组合变化,像书家多变的用笔和造势,换气如书家调锋和加墨。整首歌曲的旋律,收放自如的境界,更像一篇完美有序,精彩绝伦的狂草布局。

  我突然理解了世平先生喜爱草书的理由。他把草书当作生命的痴爱,当作生活的一份重要的内容。他用笔墨醮着他的心血,以诗词意境为载体,以草书的不同笔法,酣畅淋漓地表达着他的快乐,忧伤,渲泄着他的委屈,无奈和悲怆……

  在他的草书世界里,天地的春华秋实,山水崖谷,鱼虫飞鸟,万物之变……一应蕴藉于书法之中,也由此洞见先生那捭阖纵横的艺术才华和丰盈的深不可测的精神世界。

  世平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探索研习多家名帖,将其精华自然自如地融入自己的字法,笔法,墨法,章法之中,既有张旭的流畅飞逸,又有怀素的沉稳凝炼,综合自己的感悟,形成自已飞扬恣意,洒脱不羁,大气磅礴,又细致入微,浪漫飘逸又凝重洗练的独特风格,开辟了和古人不一样的草书新境界,深遂地扩展了书法感情的无限容量,那种别开生面,震撼人心的万千气象,令人拍案叫绝!

  我发现,草书确是一种表达内心复杂情感的最佳途径。就像先生书写的竖幅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1961年冬天,毛泽东来到杭州,南方的天气并不太冷,但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封锁,国内经济的困难,内忧外患的情势恰如凛冽的寒冬,让毛主席思绪严峻,傲雪的梅花勾起他浓烈的诗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主席以前所未有的豪气,托梅寄志,表明了共产党人战胜困难的诀心,信心和操守。

  世平先生用恣意纵横的狂草笔法,挥写出梅花傲立于严寒中的风骨,凌立于峭壁断崖之上的高洁梅魂,俏丽的梅姿与幽香。尤其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那字里行间的虚灵婉约之气,细腻地勾勒出主席博大宽阔的胸襟,和乐观自信的浪漫情怀。顿时,一代伟人创作诗词的背景,心境及独领风骚的心路历程和人格魅力,尽显无遗。

  先生这种书写的气度,能够使观者同诗人激烈的情怀,即可碰撞交融,奔涌出爱国主义的惊涛骇浪,更彰显毛泽东的雄强与卓越。

  此幅书法在参展中众望所归,荣夺头魁!

  天道酬勤,在先生几十年的孜孜追求和勤学苦练下,他的作品先后多次在省市书展中获奖,他的草书被人民大会堂悬挂并收藏,北京书画院特任命他为宁夏分院副院长。

  有意思的是,世平先生的草书一旦参展,便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追棒,尤其是同行书家纷纷向他讨字,他根据对方的内容要求,稍加思索,一挥而就。运笔的气势如野马脱缰,笔锋的欹侧如龙蛇横空,且古典诗词张口即来,俯拾即是,应对自如,疾缓有致中,一个色彩斑澜的世界呈现于眼前的刹那,突然一个惊天动地的长笔,惊世骇俗,令围观欣赏者大开眼界,仿佛是一位狂草书家的临场表演,叫好声,赞叹声,此起彼伏!

  深谙书法的人都知道,在众目睽睽之下,尤其是草书,仅那浩若繁星的草法符号,不但要熟记于心,而且字与字连绵不绝的走势与角度,挥笔即成的古典诗词,没有强记硬背的积淀和功力,没有深厚的文学底蕴,那种难度可想而知。

  而世平先生面对众多的夸赞之语,溢美之词,他不自得,不张扬,不以为然,那谦和的微笑中更多了几分忐忑……那腼腆脸红的神情,更像一个可爱的孩子。这种素养,这种境界,令人肃然起敬。

  草书是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世平先生以他的一腔赤子之心,为草书的弘扬与传承,做着不懈地宣传和努力。从先生的身上,从先生的书法中,我们读懂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那丹青难写的伟大精神!

    文/于秀蘭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