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宁频道 > 文化 > 正文

笔尖上的济宁|追寻先哲的脚步

2024-05-14 11:28:5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自小喜爱历史文化的我总是向往着一切具有历史独有厚重陈韵气息的事物。在接触了《论语》后我便对儒家文化产生了兴趣,并深深为孔子所折服,《论语》中关于学习做人等方面的语录至今仍是我人生路上的信条。而我也曾无数次地想过若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圣人故里,去看一看这座被称为“东方圣地”的城市——曲阜。

  所以今天我来到了济宁市曲阜市,来到这个圣地,想要从中窥得几分圣人的风采,感知文化的气息。

  下了车,我来到了此次追寻之旅的目的地——孔庙。孔庙又称“至圣庙”,用以祭祀孔子及其先人后代弟子的庙宇。

  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皇帝都会扩修重建孔庙,而位于曲阜城中央的这一座孔庙则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等级最高以及东方建筑特色最突出的一座孔庙,享有“圣庙”之称,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东方三大古建筑群。孔庙还是我国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由此可见孔子影响之深远,亦可从中得见古代中国工匠巧夺天工的建筑工艺之美学。

  孔庙的正门名为圣时门,之所以命名为圣时门是因为孟子的一句话“孔子,圣之时者也”,即说在圣人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所以在雍正八年清世宗时期便将孔庙的正门命为圣时门。

  过了圣时门后便觉豁然开朗,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庭院,一片深邃的绿,时过境迁依旧苍翠的古柏挺立在院中,平静地注视着每一位寻访者。往前架着碧水桥,我走上桥,水也静静地跟着我往前走,心中莫名地感到一片安逸。

  走到桥北就到了弘道门,取自《论语》中“人能弘道”, 门下立着两块碑 ,其中的一块则记载着曲阜县历代的沿革变迁,具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

  过了大中门迎面就是同文门,有名的藏书楼奎文阁也就近在眼前了。“奎”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后演变成为文官之首,而“奎文阁”之名也就由此而来。奎文阁的建筑构造非常坚固,即使经历了百年的风雨洗礼,甚至地震的侵袭也仍旧屹立不倒,这不禁让人敬佩古代工匠的高超工艺。

  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片矗立的石碑,方惊觉已来到了立着十三碑亭的第六进庭院。这里保存着自唐代以来石碑。石碑上大多是封建帝王为孔子加封祭拜的碑文记录,故又被称为“御碑亭”。院内还有其他的石碑记录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相关事迹,是研究农民革命战争的重要史料。

  待走进孔庙的大成门,自此门开始将孔庙分为了东西中三路,东路的承圣门内祭祀的是孔子的上五代的祖先,西路的启圣门祭祀的是孔子的父母,而中路的大成门祭祀的是孔子及其妻子,还有历代的先儒。三门并立,左掖金声门,友掖玉振门。当“金声玉振”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导游的讲解声也随即传来,“孟子对孔子曾有过这样的一段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开始,这就是金声,以击磐告终,这就是玉振。以此为象征来表明孔子思想乃集古圣先贤之大成,以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典故,便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我在心中不禁又默默地念了几遍,感慨孔子之贤德以及圣人之间的相互欣赏。

  当下来到了杏坛, 相传孔子在杏坛向弟子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只可惜其原址已无可考察,现在的杏坛是由孔子后代子孙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上“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得来的。我抬眼望向杏坛,想象着孔子与其弟子坐于其中授课的画面,一派侃侃而谈的和睦景象。

  走过杏坛向北望去就是孔庙的主殿大成殿了。万世师表四个大字赫然入目。殿内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按照古代天子的礼制,头戴十二旒冠冕 ,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面容庄重又温和。孔子塑像的两侧分别是孔伋颜回,曾参孟子以及十二哲,按照古代上公礼制,头戴九旒冠冕,身穿九章服,手持躬圭。塑像都置于神龛中,龛前供着香案,祭祀用的礼器乐器等。在这样肃穆庄严的场景中,一种敬意油然而生,我望着孔子等诸位先贤的塑像 ,双手合十拜了一拜然后退了出去。

  最后我来到了圣迹殿,殿内的墙壁上刻着一百二十幅石刻图画,记录着孔子一生的事迹。当慢慢走过一幅幅刻石画,仿佛也跟着那位圣人慢慢走完了他的一生,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作者 裴韩月)

责任编辑:徐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