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推动三个融合 实现文旅发展“和合共生”

2024-05-13 15:14:06 来源:济宁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邹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重要指示要求,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相融合,成功入选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第一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2023年“五一”假日期间,邹城景区接待游客、营业收入、门票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93%、427%、437%。

  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融合,打造文旅产业新平台

  “孟子修学游”让传统文化更有旅游味。以儒家传统礼仪活态展示为重点,将古时“开笔破蒙”“及笄”“弱冠”等传统礼仪活化利用,推出“开笔礼”“成人礼”等24项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创建研学基地14处,开发“跟着孟子去研学”“重走孟母三迁路”等研学线路10条,推出孟子寻踪通识、孟子文化探究等研学课程30个,打响“教子有方·游学邹城”品牌,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邹东深呼吸”让生态旅游更有体验感。坚持以路为脉、串珠成链,修建220公里县域全覆盖的乡村旅游路,串连40余处景点,形成“三线九山”旅游线路,推出草莓节、桃花节、大樱桃节等节庆活动,游客既可赏花摘果,又可垂钓餐饮,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孟庙孟府、上九山村、泉山沟村入选黄河生态旅游体验季10条主题线路,“邹东深呼吸 赏花烂漫时”乡村旅游线路入选文旅部“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邹鲁尚品”让文创产品更有生命力。把文创产品作为传承文化、宣传旅游的重要载体,实施“优手造”工程,推动非遗传承人、艺术家参与乡村手工艺创作,推出邹鲁糊粮食茶、峄山松墨等手造产品,烙上“邹城印记”,打造“流动的名片”,103项文创产品纳入省市文创产品目录,伏陶文化公司入选“山东手造 优选100”获奖名录;打造“山东手造 邹鲁尚品”特色品牌经验做法获得省委宣传部推广。

  推动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点亮乡村旅游新图景

  创新上九山“古村+商业”模式。发挥上九石头古村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优势,坚持修旧如旧、新建如故,综合开发村庄资源,修缮院落288套,打造九山胡同、婚俗院等特色景点,再现柳编、织布、酿酒等工艺,展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乡愁文化,年接待游客38万人次。

  创新大洪沟“生态+乡村游”模式。把文旅资源推向市场,吸引工商资本下乡,整体流转村庄400亩土地、70余套农院,引入浙江中图旅游公司运营,采取合伙经营、利润分成等措施,创新学农课堂、大师工坊等经营模式,打造“浸浴自然”生态畅游新场景,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打造漫山野美学露营基地,大洪沟所在的大束片区被评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创新泉山沟“民宿+旅游”模式。采取“集体+农户”股份制运营模式,村集体与群众签订房屋租赁协议,聘请专业公司改造提升,打造青年旅社、民宿院落38处,配套建设孟子书院、泉山人家农家乐,让游客既能享受田间美食、又能体验山村别院生活。大束镇、张庄镇入选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大洪云起民宿、览山民宿入选山东省五星、四星级旅游民宿。

  推动文化体验与城市建设融合,释放文化消费新需求

  繁荣城市烟火。把夜经济作为拉动文旅消费的突破口,突出北方烧烤文化主题,整合全市烧烤行业,建设3.5万平方米美食烧烤城,与26万平方米的鑫琦国际广场配套连接,每晚吸引消费者3000人,成为市民夜游、夜购、夜娱、夜食的消费集聚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留住城市记忆。把工业遗存作为解读城市的“活字典”,依托70年代铁合金厂工业遗址,打造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引入首钢园建设模式,用连廊串起炼钢高炉、工业库房、运输火车等场景,让市民直观了解50年前的炼钢方式,成为展示邹城工业文明脉络的“窗口”。

  传播城市声音。创编《青春孟子》《追“孟”之路》等艺术作品,《追“孟”之路》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是全国唯一有儿童剧入选的县市区。打造“两节一晚”(母亲节、邻居节、村晚)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实施“孟子乡音振兴乡村”村歌行动计划,吴官村入选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点。(来源:济宁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