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探索构建沉浸式课堂 打造“老兵讲堂”宣讲品牌

2024-03-24 07:40:05 来源:济宁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年来,嘉祥县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坚持创新模式与丰富内容相结合、灵活形式与深厚内涵相统一,打造“习语润儒乡·嘉言祥语”—“老兵讲堂”宣讲品牌,着力构建沉浸式课堂,增强老兵宣讲的实际效果。相关经验被评为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典型案例。

  一、健全过硬队伍,搭建宣讲平台

  按照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原则,不断充实“老兵讲堂”宣讲队伍,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关部门协调互动、理论宣讲员相互带动的工作队伍。

  一是建设宣讲人才库。组建县、镇、村三级老兵宣讲人才库,打造立足实际、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老兵宣讲队伍,既有党员干部、优秀教师和理论工作者,也有“优秀兵支书”“最美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

  二是组建宣讲小分队。成立“老兵讲堂”宣讲小分队14支,分赴全县各镇(街)、村(社区)。深入基层、延伸触角,累计宣讲516场次,受教育群众3万余人次,真正打通宣讲“最后一公里”,理论宣讲更有力度、出效果、暖民心。

  三是开设宣讲培训班。常态开展政策理论学习,发放理论书籍,全面解读上级政策方针。定期举办老兵宣讲员培训班,不断提高老兵宣讲员政治觉悟和宣讲本领,确保老兵宣讲“不偏航”,宣讲效果“有提升”。

  二、坚持丰富多样,创新“1+N”宣讲形式

  “老兵讲堂”按照“宣讲方式分众化”原则,创新探索“1+N”理论宣讲模式,用百姓语言、讲身边故事,传递党的声音,推动新思想走深走实走心。

  一是“宣讲+走访”。结合常态化联系、“牵手退役军人”等活动,进村入户宣讲各类服务保障政策,依托红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乡愁记忆等“实地实景”开展情景式宣讲,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

  二是“宣讲+点单”。探索推行群众“点单”、宣讲队员“接单”服务模式。“老兵课堂”围绕宣讲重点,结合本地地域特色、宣讲员优势特长和群众需求,精心准备100个宣讲主题,宣讲对象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点单”。

  三是“宣讲+普法”。发挥镇街、村社区双拥法律服务站作用,培树纸坊镇李村“双拥法律服务站”典型经验做法,联合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开展普法教育,宣讲解答群众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纠纷、夫妻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累计开展各类法治宣讲活动100余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1.2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四是“宣讲+线上”。依托“互联网+”,“指尖式”宣讲,利用微信公众号、济宁市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系统等媒介,以在线直播、网络视频等形式,开展“云宣讲”“微宣讲”活动,定时推送各项政策解读,方便党员群众、退役军人随学随用,形成理论宣讲“大合唱”。

  三、注重“四位一体”,丰富宣讲内涵

  老兵宣讲员着眼群众所思所盼下足功夫,以“小切口”解剖“大问题”,以“小话题”阐释“大主题”。

  一是把准切入点。深入挖掘党史、国史中的典型事例,把概念、价值、理论具体形象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以故事讲概念,以形象阐述价值,以情感沟通群众。组织20名宣讲员汇编《党史故事汇》,取材于广为传颂的红色故事、身边的感人事迹,宣讲内容更具体、更形象。

  二是找准着力点。结合地域特点及历史背景,深度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和革命先烈事迹,利用嘉祥本土红色故事推动“习语润儒乡·嘉言祥语”—“老兵讲堂”宣讲品牌建设。祭革命先烈、唱红色歌曲、看红色影片、参观革命遗迹,把理论宣讲从会议室搬到红色教育基地,现场宣讲学习。

  三是捕捉闪光点。由优秀兵支书、创业兴业带头人等宣讲队员通过面对面讲授、手把手示范等方式,开展乡村振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移风易俗等主题宣讲,讲述退役军人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治理的新时代奋斗故事,宣讲内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

  四是夯实落脚点。“群众在哪里,党的政策理论就在哪里”,根据宣讲人群和对象类型不同,打造独具特色的“巾帼宣讲团”“夕阳红宣讲团”,通过一首诗词、一封家书、一个故事、一幅图画、一张照片、一首歌曲等,把感人的历史故事讲透,把高尚的革命情感讲深,把深沉的红色基因讲活。

责任编辑:徐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