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贯彻实施《民法典》 深入推进婚俗改革
鲁网12月31日讯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三五”以来,济宁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将做好婚姻登记工作作为提升民政服务、展现窗口形象的重要手段,秉承便捷、高效、文明、优质的原则,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服务形式,在颁证仪式中彰显神圣,在服务细节中体现温度,用心打造人民满意的婚姻登记机关。全市12处婚姻登记机关,累计办理结婚登记22万余对、离婚登记8万余对,做到了以人为本、依法依规、严谨高效。
建立体系,规范婚姻登记管理
济宁市民政局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婚姻登记工作的生命线,全市各级婚姻登记机关严格执行《婚姻法》《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建立健全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政务公开等管理制度,严格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持续提升婚姻登记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通过设置公众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和微信公众号等形式,畅通沟通渠道,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抓好硬件,营造良好登记环境
济宁市积极开展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打造人性化婚姻登记服务平台,科学设置婚姻登记区、候登大厅、结婚登记颁证厅、婚姻家庭辅导室等功能区域,为当事人提供宽敞明亮、庄严温馨、整洁舒适的登记环境,12处婚姻登记处全部达到国家规范标准。为让群众感受到贴心服务和人文关怀,婚姻登记大厅设置了饮水机、报刊栏等便民设施,开展了赠送结婚誓言卡、张贴婚姻文化箴言、设置婚俗文化墙或婚俗文化廊等服务活动,让当事人感受到婚姻登记的幸福感和神圣感。
数据跑路,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济宁市推动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省、市、县联网互通,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在全省率先实施婚姻登记“全市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新人朋友可在全市范围内就近办理结婚登记,免去了回户籍地办理的麻烦。同时,全市婚姻登记机关建立了网络、微信、电话三体合一的预约平台,全部实现了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特别是遇到“520”、“七夕”、“双11”等“好日子”,不管是不是节假日,坚持全员在岗,延长上下班时间,最大限度的让准新人们满意而归。
专业辅导,助力婚姻家庭幸福
为了维护婚姻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创新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市民政局在12个婚姻登记处全部设立了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引入婚姻领域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队伍和人才,为有需求的当事人免费提供一对一的法律咨询、情感辅导、心理疏导、危机处理、离婚辅导等服务,挽救了很多冲动型离婚和不能正确处理情感危机、家庭矛盾导致的离婚,整体劝和率达到40%以上,有效促进了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
婚俗改革,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可能导致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现象发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围绕移风易俗召开了两次高规格的专题会议,部署开展了加强孝老爱老推进移风易俗三年行动,将婚俗改革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在各个村(居)全部组建了红白理事会,会长由村支部书记担任,把反对高价彩礼、抵制铺张浪费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实现了“一村一会、一会一章程”,崇尚节俭、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得到各界普遍认同,移风易俗、喜事新办的文明新风正在形成。
- “520”我们结婚了!2023-05-20
- 跨省通办、全流程免费……济宁这些暖心服务,为幸福“加分”!2023-05-19
- 48小时全天候!“5·20”“5·21”守护幸福不打烊!2023-05-16
- 2021年济宁民政惠民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1-12-07
- 济宁妇联:让网格员成为基层一线的“平安细胞”2021-07-24
- 8月20日起,婚姻登记全市通办2020-08-10
- 隔离疫情不隔离爱 防控疫情不忘关怀2020-02-16
- 因为疫情 他们举办了“简单”的婚礼2020-01-31
- 失信人将被限制招录为国家公职人员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