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变“被动”执行为“主动”作为 打造“零督促”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大格局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聚焦中央和省市工作要求,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走实走深,持续强化各级安全生产意识,激发主动履职尽责意愿,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着力打造“零督促”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大格局,推动辖区安全生产治理水平赋能增效。
锚定“谋事在人”,强化职责认同、提升业务素养,为“零督促”责任落实组建能作为、敢担当“先行军”。
一是让“一把手”成为一把“好手”。党工委、管委会层面,全面强化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安全生产意识。区直部门、街道层面,将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第一宣讲员”,常态化开展本单位内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带头贯彻落实各级指示精神和安排部署,持续强化本单位干部职工“三管三必须”意识。二是让“监管员”成为攻坚“奇兵”。应急系统层面,创新推行强根基、促发展“七举措”,在制度上持续优化、在措施上不断加强,着力提升应急系统干部职工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意识和本领。属地、行业监管层面,编制行业部门、安委会成员单位、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明确了行业领域主管部门12项责任,28个成员单位212项责任,街道12项责任;以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为载体,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依次开展安全生产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三是让“企业老板”成为管理“良将”。以专项整治活动宣讲为载体,针对企业管理层、安全管理员等重要岗位,开展安全生产集中培训教育,全面提升企业整体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以“点评”培训为创新模式,聚焦产业园区,通过“参与”督导检查,提高中小微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自查自纠能力;以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识,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标准化提升;以执法检查为手段,对违法违规企业和主要负责人严惩重罚、通报曝光,以点带面,形成“邻家失火、自查炉灶”的“蝴蝶效应”,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锚定“有的放矢”,强化制度保障、统一工作思想,为“零督促”责任落实下好思路清、方法明“先手棋”。
一是突出工作重点,健全隐患排查制度。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这一主线,将违规电气焊作业和违规施工、预防高处坠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体育场馆安全隐患等专项整治工作串珠成链、连线成网,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排查整治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细化责任分工、优化工作方法,在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的同时,为开展各项排查整治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和精准指导。二是突出责任落实,强化事件应对机制。根据工作需要,修改完善《济宁高新区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明确突发事件组织指挥体系,突出发生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事件后“六必到”部门职责,健全应急救援现场指挥协调机制,进一步细化突发事件上报主体、时间、内容等要求,在广泛征求各街道、部门意见基础上,通过党工委会议研究后,以党工委名义印发执行。三是突出工作质效,优化督导调度机制。强化区安委办牵头抓总的作用,实施“周调度统计、月通报分析、季考核评价”工作机制,每周对各街道、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1次调度,每月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1次通报,结合日常督导检查每季度对各部门单位开展1次考核,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结合重点工作要求适时组织开展,对各街道、各相关部门及其管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落实。通过动态管理、靠上指导,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整治工作质效。
锚定“结果导向”,强化考核问效、严厉追责问责,为“零督促”责任落实打出有温度、有力度“组合拳”。
一是强化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出台《安全生产考核办法》,变“年度考核”为“季度考核”,强化一线工作法,采取直插一线的方式开展暗访暗查,对发生亡人生产安全事故的,除按照要求追责问责外,当季度或当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直接与本部门单位人员的季度绩效工资挂钩,更有力地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二是全面落实失职追责问责。持续跟进各街道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落实情况,对安全责任“悬空”、监管执法“宽松软虚”,或查出严重问题、重大安全隐患,造成不良影响的,对相关监管部门、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切实强化各级各部门对安全生产职责的认同,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