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探索“五良”融合新模式 绘就“粮安九州”新图景

2024-08-08 16:01:42 来源:济宁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兖州区围绕构建系统完备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探索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发展模式,实现成本、资源“双降”和效率、产量“双提升”,粮食种植面积、粮食单产、粮食总产“三连增”。兖州区先后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首批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山东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

  近年来,兖州区坚持把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作为首要责任,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和良制等方面改革创新求突破,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现粮食种植面积、粮食单产、粮食总产“三连增”。

  高低结合打造成方连片“良田”,实现“藏粮于地”

  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是农民进行粮食生产的命脉,保耕地就是保饭碗。兖州区坚持科技引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全面实施智能化节水灌溉,创新建立机井运行监控系统,发展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和农田灌溉智能化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标准,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灌溉覆盖率100%,粮食产量平均提升10%以上。同时,统筹抓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项目,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乡村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启动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项目,示范开展国家级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全区创建2万亩单产提升示范方,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提效。

  内外结合打造优质品牌“良种”,实现“藏粮于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决定着国家的粮食供给予安全。兖州区通过内练筋骨,建设5个专业制种镇,培育小麦良种繁育合作社和家庭农场734家,成功创建“山东省第一批优质小麦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第二批小麦良种区域性繁育基地。”探索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制种联合体,制种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为合作社垫资50%购买生产资料,种子价格按市场商品粮价格上浮10%以上回购,实现种子单价比市场商品粮价格高出0.1至0.15元/斤,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30%。按照“育—繁—推”的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要求,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和育种创新,先后引进30余个不同的小麦品种(系),开展品种比较与示范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应兖州区生态生产条件、产量潜力高的优质小麦品种,目前已形成以济麦22、济南17、科农2009为主推品种,示范种植农大761、农大753的品种布局。

  减增结合推广创新示范“良法”,实现“藏粮于技”

  保障粮食安全,要靠科技力量做支撑,合理运用现代科技,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兖州区创新集成以“小畦变大畦、两畦合一畦、无垄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为核心的小麦减垄增地新型种植模式,推广种子包衣、深耕深翻、配方缓控施肥、“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实现土地利用率提高6%至10%,节约小麦用种30%以上,农田水分生产效能提高15%,种肥同播、肥水一体化肥料利用率提高20%以上。搭建农业信息大数据平台,打造智能“四情监测”系统,利用物联网及传感设备实时收集温度、湿度等信息,精准掌握农作物长势、土壤肥力、土壤墒情、病虫草害等情况,实现增产15%、减少化肥使用量30%以上。

  新老结合科技赋能智慧“良机”,实现“藏粮于机”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发挥农机产业优势,加快先进、智能、安全、适用、可靠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高达71.75万千瓦,共有70余家农机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农机企业16家,15家企业的344个农机产品进入国家、省农机补贴目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55%,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65%,粮食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2%左右,远低于2%国家标准。搭建农机管理云平台,为农业机械安装“智慧农机”信息化终端设备,远程监测农机具作业情况和作业质量,推动农机合作社应用智能农机装备开展“互联网+农机作业”,农机作业效率提升10%以上。

  点面结合健全农技推广“良制”,实现“藏粮于制”

  坚持“党建引领”与“服务宣讲”相结合,“农户需求”和“专业指导”相匹配,助力农业发展行稳致远。创新开展“党建+服务”模式,成立农业技术与安全、农机服务、畜产品养殖与安全等11个党员农业红色专家顾问团,定期研究工作开展情况,面向农民开展培训会、现场讲解、抖音直播讲农技、发放明白纸、一对一服务、媒体传播等活动。截至目前,累计授课30次以上,培训科技示范户510户、农机手800多名,讲解技术4000余次。建立以基础网格、技术网格为基础的农技指导服务体系,基础网格以区内粮食作物种植耕地为单位,全方位一体化管理;技术网格以各级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能手为主体,建立三级网格化农技推广体系,切实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位率、覆盖率。截至目前,兖州区10个镇街438个村建设了农技服务包保网格,涉及种粮农户(含种粮大户)35491户,为兖州区种粮农户提供及时、全面的农业生产技术服务。

责任编辑:徐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