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聚焦“三推进 三提升” 大力发展安全生产领域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济宁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强化科技赋能,大力发展安全生产领域新质生产力,积极运用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技术,强化预警监测,完善通讯保障,提升本质安全,坚决筑牢安全防线,护航全市高质量发展。
推进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一是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应用。积极推进危化品企业开展“5+1”信息化系统建设,目前全市101家企业、698家加油站全部完成建设。其中,101家危化品企业中双重预防机制模块、人员定位模块、特殊作业全过程监控模块、智能视频监控模块数据接入率均达到100%;57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优良率达到100%。应急部来济调研时,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二是推进企业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粉尘涉爆领域,推动粉尘作业场所10人以上逐步接入预警系统,推动全市粉尘涉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济宁市先后承办了“粉尘防爆标委会2023年度工作会议”“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集中研讨会”“粉尘防爆创新发展曲阜论坛”三个全国性会议。三是大力推进专家库建设。制定应急专家《遴选实施办法》和《调用办法》,公开选聘聘城镇燃气、地震等23类行业领域专家357位,发挥应急管理专家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进企业智能改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一是推进关键环节智能改造。金乡县、嘉祥县纳入省电气焊智能化改造试点,先后建立了信息平台,开展人员培训,并对电气焊设备加“芯”赋“码。目前,金乡县已智能化改造830台,嘉祥县智能化改造293台,电气焊智能化改造工作进展顺利。二是推进重点领域“三化”改造。聘请安全设计机构,开展危化品生产领域“三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现状评估,推进46家企业、94个操作单元全部完成改造。积极开展焦化企业机器人自动巡检改造、硝化企业微通道反应器改造、低压液体充装和涂料行业等安全技术改造工作,通过省级督导验收。兖州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全部实现特殊作业许可与作业过程管理、人员定位等“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场景应用,以科技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邹城市宏河百利矿业公司推进应用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建设经验做法,获央视2套财经频道、国家矿山安监局非煤监察司报道推广。
推进信息科技赋能,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一是强化装备配备,提高应急通讯质量。高标准建设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明确“通信前突车、大型应急通信指挥车和物资装备运输车”3车编组方案,切实保障重大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通信。同时,积极开展通讯装备训练演练,2023年,开展市直部门对讲机、卫星电话通信训练12轮次;县级208次,参训2493人次。二是升级应急指挥平台,强化辅助决策能力。全面梳理完善济宁市应急管理大数据指挥平台数据,分类收录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装备、避难场所等10类1万余条应急资源信息和河湖库等6类600余条防汛要素信息。通过添加地图多图层控制功能,整合资源区域化搜索算法,集成云客服服务,优化了各类信息查找、展现和调度方式,实现了个性化的资源检索和精准化的资源调配,为防汛防台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决策信息化支撑。三是应急物资上网上云,推动资源互通共享。依托“省救灾和物资保障管理系统”“市应急管理大数据指挥平台”等智能系统,梳理收录市、县、乡三级应急物资仓库储备数据和应用情况,定期盘点、实时监控,提高管理效率与精确度。推进物资保障数据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各站点储备物资数据互通共享,基层乡镇与社区储备情况“一键查阅”,受灾地区应急物资“就近调配”,提高应急响应和战略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