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经开区强化“五项举措” 筑牢特种设备安全防线

2024-08-08 15:58:38 来源:济宁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济宁经济开发区着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全力筑牢安全防线,助力营商环境、市场安全监管体系、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定期专题会议,成立了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处置工作专班,制定2024年《特种设备领域安全生产检查方案》,编制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处置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将相关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台账,确保岗位职责明确、任务时间节点明晰、责任落实到人。

  注重防微杜渐,强化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立足于早,建立特种设备风险预警预报机制,充分发挥省特种设备监管“预警设备”模块,提前一周做好特种设备超期提醒提示工作,确保特种设备“应检尽检”。持续保持2024年山东省特种设备监督管理系统企业端信息完备率在济宁市各县市区排名前列。着眼于防,通过深入贯彻实施“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通过抓学习强基础,抓制度谋长远,抓效能重实干,抓创新保安全,强化风险意识、强化智慧赋能、强化闭环管理,狠抓专项整治,防患于未然。2024年一季度,组织督促全区家企业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开展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从业人员集中学习培训1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聚焦于“治”,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将各类风险隐患及时处置及时化解,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今年以来,区市场监管中心将38个风险隐患纳入风险化解台账,登记在册的隐患风险全部完成整改,有力堵塞了各类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漏洞。

  压实企业责任,筑牢企业安全思想防线

  通过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培训教育,引导企业深化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认识,督促相关企业不折不扣执行各项特种设备安全制度。安排部署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开展风险隐患自查自纠工作,要求全区所有特种设备企业对全区2194台特种设备全部建立风险隐患整改台账。并安排部署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督促企业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截至目前,辖区265家特种设备相关企业全部配齐并及时更替了专兼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全部建立特种设备相关安全制度,形成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主体防范”大格局。

  落实监管责任,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

  依托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情况动态管理台账,继续对辖区企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情况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深化死角,及时将未登记注册的特种设备纳入安全监察视野,形成发现隐患,整改隐患,消除隐患闭环管理;形成特种设备安全网格,将每个企业的每台设备具体到每个网格的执法人员,形成“包保执法人员”第一责任制,监管职责进一步压实到人;24年一季度,邀请市级特检院专家对全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专家查隐患”活动,重点对风险性大,群众关注度高的在用的19台锅炉、333台压力容器及215台电梯,开展全覆盖深度检查,排查特种设备隐患,有效解决了质量监管效能弱化、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发现能力不强的问题。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特种设备安全氛围

  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开展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的普及和特种设备专项整治行动的宣传,利用“马集蜗牛节”“黄河大集”等人员密集活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现场宣传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和宣传手段,进一步普及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知识,提高了群众对特种设备的认识。2024年以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活动4次,发布特种设备安全信息提醒提示70余条,接受各类咨询20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责任编辑:徐景春
新闻关键词:设备安全强化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