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公交集团深化“五线”统筹 推进惠民强企新篇章

2024-07-23 15:34:39 来源:济宁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年来,济宁公交集团以“34567”工作思路为指引,围绕“党建引领、创新驱动、稳中求进、勇毅‘三争’”十六字方针,在强党建、抓主业、稳辅业、优管理等方面,健全“硬设施”、完善“软服务”等措施,全力打造有情怀、有温度、有担当、有责任的国有企业,奋力谱写公交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济宁市成功上榜“十四五”期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济宁公交集团荣获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2022—2023年度全国城市交通低碳榜样单位”,在全省率先实现公交车“一键报警”网格化处警,《实施“五大举措”推动公交高质量发展》等经验做法获省交通运输厅肯定推广。

  坚持夯实“党建基础线”

  一是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抓好责任落实,制定11个专项整治方案,建立“自学、研学、讲学”学习机制,高效完成党支部书记、党员培训任务,完成7篇调研文章,强化工作落实。

  二是党建品牌强势赋能。擦亮“一路跟党走 畅安惠民行”党建品牌,构建“1+14”党建品牌体系,创建1路“一路同行”、15路“绿色出行”、9路“敬老爱老”、69路“儒韵清风”等4条线路服务子品牌,打造“一链条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是阵地建设特色鲜明。举办“一路跟党走 公交绽芳华”第三届职工文化节暨廉洁书画摄影展,获省交通运输厅认可。举办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宣讲会,济宁市文联创作基地在公司授牌,入围济宁市2023年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全力打造融媒体“一网一微三号”五个自有媒体平台,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发布稿件200余篇。

  四是“清风儒行”纵深推进。擦亮“清风儒行”廉洁文化品牌,完善清廉公交“12451”工作体系,“清风儒行”廉洁文化示范点纳入2023年全市廉洁文化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五是员工关爱持续发力。组织开展“520公交驾驶员关爱日”,建立“心灵健康驿站”,组织职工趣味运动会、职工技能比武、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开展“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职工,员工队伍凝聚力不断增强。

  坚持深耕“惠民公益线”

  一是公交线网主动重塑。优化调整12条公交线路、新开4条公交线路,全市首家开通社区微循环和公交高峰快线,打通公交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开通节日定制专线等特色线路,满足乘客多样化出行需求。构建城区干线公交走廊,出台《济宁市城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案(2023—2025)》,形成独具特色的“快、干、支、微”公交线网体系。

  二是精准运力调配投放。依托客流数据,动态调整营运里程和运力投放,全年车公里载客量同比增加41.8%,累计减少无效、低效里程32.9万公里。在1路、26路、301路实施“一条线路跨分公司”运营模式,解决了部分线路副站发车晚和无效里程多的问题。

  三是惠民政策深获民心。连续三年全国率先实施早晚高峰免费乘车政策,实施10类人群免费乘车和2类人群优惠乘车等惠民政策,全年日均早晚高峰期间客流量为9.3万人次,同比提高47.6%,公交吸引力全面加强。

  四是助学公交持续领跑。为13所学校开通助学公交24条,累计为全市主城区范围内符合开通条件的41所中小学校开通96条助学公交线路,服务学生6000余人,线路准点率基本达到100%,先后受到《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等国家级媒体关注,注册“文曲行”品牌商标,“助学公交”逐渐成为全省、全国驰名的“名片”。

  五是设施改善积极有力。新建1处标准公交场站,对道路沿线的公交站台进行无障碍化改造,老年人及残障人士出行更加便利。在“市体育馆(南)”站点试点增设公交电子站牌,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试点设置公交电子查询机,为市民乘车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查询服务。

  坚持筑牢“安全防护线”

  一是目标压力主动传导。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1700余份,健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体系。强化安全考核,构建日常监管、目标控制、事故追责的考核机制,实现月度、季度、年度安全考核全覆盖。

  二是教育培训实操实训。分层级分岗位组织开展“三级”常态化教育培训,主要负责人向全体人员授课,开展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及全员集中教育培训,邀请多领域行业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因人施教,抓关键人员专项培训,创新“以练代训”实操训练,规范安全操作行为,减少事故发生。

  三是风险管控常态有力。动态修订79条常规线路作业指导书,全面辨识线路风险。重新辨识车辆、维修、加油卸油等设备类和作业类风险,修订风险等级,切实提高全员风险辨识及防控能力。分层级开展日常性隐患排查和重要时间节点的专项检查,全面排查运营及场站安全隐患,及时消除隐患。

  四是应急处置保障有效。分层级组织一线员工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加强警企联动及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公交车“一键报警”网格化处警。加强校企联动,提高学生及安保人员应急逃生自救能力。建立88人的应急救援队伍,考核全部取得“救护员”证。

  五是安全文化有声有色。逐步完善场站警示标识,组织开展驾驶员经验交流会、职工家属体验日等活动,构建良好安全文化氛围,关心关爱驾驶员身心健康。

  六是专项整治收效显著。组织开展预防道路违章、预防疲劳驾驶事故、规范车辆停放和场站消防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年事故起数、事故费用、道路违章率“三项指标”均实现下降。

  坚持丰富“服务内涵线”

  一是便民服务精准有力。取消户籍信息为济宁市行政区域内敬老卡及拥军卡年审,实施“十类人员”免费乘车和“两类人员”优惠乘车以及早晚高峰时段免费乘车等政策。开展2023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系列活动,组织“IC卡服务流动车”进社区活动、高考“绿丝带”活动,宣传绿色出行理念。

  二是服务提升成效显著。实施“服务品牌创建、公交线网优化、员工素质提升、服务窗口擦亮、群众诉求解决提升、绿色出行宣传”六大工程,制定“‘五心’服务 快乐出行”服务理念,开展服务提升“场景模拟”技能大赛,一对一“传帮带”活动,打造3条品牌线路。

  三是社会承诺成绩斐然。制定公交服务礼仪标准,以“礼仪”促“服务”,以“礼仪”优“服务”,打造行业新标杆。2023年涌现好人好事1689件,收到锦旗35面、表扬信24封,为市民乘客找回数以万计的丢失物品,受到广泛赞誉。

  坚持持续“深化改革线”

  一是国企改革攻坚破难。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后评价,完成集团和子公司“党建入章”工作,开展子分公司、路队长改革“回头看”,对标一流企业,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人才强企蓄势赋能。出台《员工招聘管理办法》,实施“校招”,招聘大学生及以上人才26人,其中研究生双一流高校毕业生6人,招聘公交驾驶员40人。搭建各岗位人员储备库,实施技能人才“锻造工程”,圆满完成317名驾驶员技师和高级工自主评价工作。

  三是降本增效硕果累累。开展“开源节流、提质增效”活动,将降本增效纳入绩效考核,实现全年节约成本近百万元。实施公交车充电考核,全年谷电占比48.98%,全年节约充电费用支出33万元。对外开放二处“百姓快充”充电站,全年对外充电16万度。大型物资(轮胎、蓄电池等)试行零库存管理,合格供应商覆盖率达85%以上,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责任编辑:徐景春
新闻关键词:线路服务实施出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