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经开区大幅提升养老服务 守护最美“夕阳红”

2024-02-27 09:30:03 来源:济宁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年来随着养老领域的全面发展,全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得到大提升,养老服务事业也随之快速跟进,2023年以来,新建农村老年人食堂6处、农村幸福院3处、超额完成改造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76户,极大提升了基层政府服务水平,逐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

  聚焦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大提升

  强化部门联合,规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统筹协调区社会事业中心、区自然资源局、区审批局、区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全面落实《济宁市城镇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要求,强化部门工作衔接,实现数据共享共通。按照省厅要求,联合社区养老服务,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专项行动,目前,6处在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率、配建率等11项指标均为100%。推进区级敬老院建设,依托济宁经开区紫薇小镇服务中心建设区级敬老院,进一步改善老人居住环境,目前已完成可研批复和立项。新建民办养老院(济宁经开区弘胜养老院)一处,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再提升,根据供养老人自理能力情况、需求,新上护理型床位50张,有效缓解了老年人生活不便,降低了发生意外风险,提升了养老服务品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聚焦基础社会治理改革,破解养老救助难题大提升

  按照市政府要求,全面打响了“济时救—经心救助 让民开心”社会救助品牌,持续开展急难救助工作,在省社会救助系统临时救助版块录入急难型临时救助数据,并按照分类分档原则制定并落实临时救助标准,高标准设立临时救助备用金45万元,疃里镇30万元、马集镇15万元。加大对“济时救”工作的督导力度,对低保边缘人口及时摸排,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救助,强化部门数据比对和工作联系,建立“主动告知、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及时救助、跟踪转介”的闭环救助模式,全面推进“济时救”工作。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全区72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级社会救助站,每村配备社会救助协理员1—2名和救助志愿服务队伍1支,随时调配,确保第一时间做好救助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构建上下互通社会救助网络。

  聚焦市场机制作用发挥,老龄事业协调发展大提升

  为了让农村老人在享受田园养老生活的同时,又得到市区养老的便捷服务,镇党群服务中心依托全市智慧养老平台,利用智能终端,结合全区正在建设的农村互助幸福院和老年人食堂,以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的方式,让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等为老服务。在搞好日常生活服务上下功夫,在服务内容上,各村根据实际推出了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普遍开展家电维修、管道维修、上门送煤气、代购物品、雇请保姆等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由村医疗服务站提供各类医疗服务,对重点对象,进行定期专访,做到送医送药上门。在送温暖上下功夫,对生活有困难、行动不便、病残和身边无子女照顾的老人,在生活上由村干部、物业管理人员和志愿服务者实行结对帮扶,为困难老人排忧解难。

  另外,还注重在丰富精神生活上下功夫,利用图书室、活动室等活动阵地和社区现有资源,广泛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同时各社区以组建业余文体队伍为切入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在发挥余热上下功夫,根据老年人的专业特长,建立了政策宣传、治安监督、法律咨询、文体健身、计划生育等老年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人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来源:济宁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