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执笔“三水”渲染 汶上县以改革思维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2024-04-12 17:00:15 来源:济宁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年来,汶上县深入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强力推动“两山”基地创建,以改革思维、系统思维、有解思维,积极探索“治水、绿水、护水”模式,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础。

  攻坚污染防治,提升环境民生“幸福含量”

  一是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突出抓好秸秆禁烧和散煤污染治理,持续改善县域环境质量。2023年,汶上县PM2.5平均浓度44μg/m³。优良天数比例67.9%,优良天数248天,同比增加5天。

  二是强化水源截污纳管。坚持“四水四定”,在工业区污水零直排前提下,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强基增效提标”、中心城区污水管网提级等建设工程,3处城区和6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三是确保土壤安全利用。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持续推动农用地分类管理,以尾矿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河道溪道整治、农田种植结构调整等方式方法,构建水土协同治理体系。

  抓实督察整改,锻造污染治理“强力引擎”

  一是强化制度落实。深入实施县级领导联系推动机制,深化督政问效与执纪问责衔接,强化调研督导和现场勘验,强化落实各项制度机制。

  二是严格督查检查。县级层面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巡查制度,建立“153”督查体系,即成立1个环境整治督查工作领导小组,聚焦黑臭水体、生活污水、村容村貌等5大方面,建立自查、互查、督查3项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形成闭环管理。38项整改问题、77件转办信访案件全部实行清单项目化管理,打出全面铺开“查”、刨根问底“溯”、专项行动“治”、坚持长效“管”四套组合拳,全方位推进环境排查整治。

  突出精准执法,促进环境监管“刚柔并济”

  一是加强执法刚性。常态化实施网格化巡查监管和执法检查,不定期回头看自查和交叉检查,借助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开展“精准把脉”,对守法企业建立正面清单,对违法企业零容忍,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二是体现柔性有为。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原则,充分利用智慧用电、污染源在线监测等远程执法手段,引导企业主动开展污染深度治理和提标改造,对正面清单企业减少非必要现场执法。截至目前,共有15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

  三是构筑环保社会共识。以公众生态文明参与度、满意度为出发点,多措并举提升群众环保意识。持续开展6.5世界环境日、“保护水源我力行”“保护水源地、珍爱水资源”等一系列环保行动和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宣传、倡议书等形式引导公众共护源头活水,营造共治共享共管优美环境的浓厚氛围。

  优化服务举措,筑牢政策惠企“基础大盘”

  一是“准入端”守好生态底线。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严格“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

  二是“服务端”拓宽绿色通道。深化“放管服”改革,采取“网上办”和“不见面”模式,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优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指导建设单位优化项目选址,切实保障项目及早落地实施。目前环评报告书和环评报告表的审批时限分别压缩到24个和12个工作日。

  三是“帮扶端”提升发展质量。领导包联、惠企上门,实施驻点跟踪研究、科技咨询服务、实用技术培训等集成帮扶,提升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实施1.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积极打造农业园区+特色种植+电商物流+农业科技+培训+研学的一二三产联动的农业博览园,着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强化科技赋能转化,推动治理手段“迭代升级”

  一是夯实数字化基础。坚持数字化手段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推动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完成智慧环保督导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具备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控、污染源视频监控、企业电量监控、网格化监管等功能。

  二是加强新技术应用。充分利用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补齐织密监测网,实现空、天、地全方位一体化监测,构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一张网”。在1个水质国考断面、4个乡镇交接断面建设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做到地表水水质状况全域化分析,并建立工业污水排口、污水处理厂排放监测监控系统15余套,对污染排放浓度、总量实时监控。2023年全县出境水III类水质以上占100%。

  三是完善智慧化管控。开启“智慧监管”新模式,实施大气环境智慧管控,运用走航检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用电智能监控、高空瞭望等多种智能化远程监管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实现“人防+技防”全面科学治污。今年以来,通过智慧管控发现扬尘、油烟、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问题460余件,全部转交责任部门落实整改。

责任编辑:谢学刚
新闻关键词:生态环境实施建设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