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开出降碳、治水、护土“三味良方” 实现保护发展“双赢”

2024-04-12 16:59:37 来源:济宁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年来,兖州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水资源保护利用、农田生态系统保护,开出降碳、治水、护土“三味良方”,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兖州样板”。泗河水利风景区成功创建第二十一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兖州区成功获评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开出生态环保“降碳方”,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一是追“光”逐“新”,推动采煤沉陷区变身“聚宝盆”。聚焦采煤沉陷突出问题,结合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生态保护要求和群众生活诉求,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用则用”治理理念,逐步修复和重建生态环境,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6.55万亩。依托采煤沉陷区水面,引进宁德时代GW级光储一体化基地项目,建成山东省采煤沉陷区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国内首个采煤沉陷区应用N型高效双面双玻组件的光伏项目——兴隆庄街道光伏一期250MW渔光互补项目。利用光伏板下方水面,实施“渔光互补”,将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技术相结合,形成“上发电、下养鱼”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二是设限上“新”,实现碳源控制“绿色变革”。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设定资源与环境总量上限,强化“刚性约束”,严控项目准入,配套建立项目“产业符合+绿色承诺+亩产效益”准入审核工作机制,确保工业废气、废水及主要排放物排放量只降不增。支持企业使用太阳能集热、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工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工程竣工后,总装机容量达到180MW,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万吨。改造现有热电项目,通过生物质能替代保障企业集中供热,率先在造纸行业建成8万m³/d废水治理节能减排及资源化项目,推动煤炭“有序减量替代”。

  三是添“智”加“新”,汇聚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企业换脑”,提高经济发展含“新”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创新打造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区近70%的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中型企业上云率达到100%,小企业上云率达95%以上。太阳纸业应用智能化设备和工业4.0技术,实现了从制浆到生产、到成品的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依托工业园区“数字智慧中心”,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和绿色工厂创建,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绿色设计产品6个。

  开出“兖”值拉满“治水方”,绘就群众身边水清岸绿新画卷

  一是一体化规划布局,推动兖州“母亲河”保护再升级。坚持“一体规划、全域开发,景区布局、板块构架,因地制宜、节点打造,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围绕龙湖公园水利风景区、文化旅游康养功能区和以牛楼小镇为中心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一脉、三区、五坝、七园、九景”的生态格局,把兖州泗河区域建设成为集生态宜居、文化旅游、休闲观光、高端康养于一体,产业发展、生态秀美、人水和谐的绿色发展带。依托湿地资源,提升中水水质和中水利用效率,涵养净化水源,在自然循环、生态修复中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优质栖息地,吸引30科野生鸟类、70多种稀有物种“安家落户”。

  二是一揽子节水工程,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再优化。加强地表水管理利用,拦蓄地表水,完善回灌补源工程,扩大地表水灌溉面积,全面消纳长江水指标,建设完成引汶入兖,开工建设引湖入兖,形成江、湖、泗、沂、汶、洸等“六水济兖”新格局,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获评山东省首批水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县。充分发挥非常规水利用积极作用,通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将出水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进一步提升全区再生水使用率。太阳纸业投资建设中水膜处理工程,增加重复利用量0.5万方/天,吨纸耗水量低于5m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三是一系列治理举措,推动黑臭水体整治再加力。坚持治污与治水、水系与水量、上游与下游、水景观与水环境“统治”原则,创新采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三管齐下”工作方法,开展系统性治理和针对性设计,打造好看好用又好玩的美丽坑塘、节点绿地等“口袋型”水利景观,让“污水沟”变身“清水渠”。坚持“三分治、七分管”的思路,实施“长效化管护+动态化监管”,成立一支60余人的河道专业保洁队伍,加强日常巡查管理养护,确保“水清、河畅、岸美、景绿”;发挥环保督察利剑作用,依托区专班小组,通过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对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开展“回头看”。

  开出农田生态系统“护土方”,收获“丰”景秀丽瓜果飘香新飨食

  一是坚持绿色优先,建立现代农业“生产网”。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区负总责、镇街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使用者自护、受益者参与”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农”字号项目“四制”管理,推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招投标、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五统一”建设模式,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围绕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建设8个100亩小麦高产攻关区、4个玉米高产攻关区、8个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攻关区、3.07万亩示范区和9.49万亩辐射区,以点带面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持续放大生态效益。

  二是坚持科学管理,破除农药污染“老大难”。持续开展“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整治行动,重点开展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行动。开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推广使用试验,加强配方、对症选药和适期、适量用药,促进农药零增长快增效,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因地制宜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植保装备和施药技术,提高喷雾对靶性,降低飘移损失,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使用量。

  三是坚持攻防结合,打好土地保护“阵地战”。按照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系统治理的攻坚打法,加强数字化技术应用土壤治理全过程管控,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及隐患排查,严格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机制。聚焦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扎实稳妥推进耕地周边重金属污染溯源、断源、减排措施,切实改善耕地土壤质量。强化废旧农膜残留监测,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积极开展集中捡拾回收活动,建立标准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田。

责任编辑:谢学刚
新闻关键词:保护发展建设绿色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