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济宁高质量发展

2023-11-05 09:17:5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赵丽娟)11月3日,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济宁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年来,济宁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扎实推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律服务保障。

  坚持均衡发展,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一是实体平台筑基。启动济宁智慧全能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建设,精心打造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县(市、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56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454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二是热线平台提能。推进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遴选高水平律师服务团,通过“保留号码、双号并行”的模式,实现“12348”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归并整合,提供全时段、 高效率的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共解答法律咨询37200件,拨测接通率、专业回复率均为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9.86%。三是网络平台增效。积极探索“互联网+法律服务”的模式,推行“法援在线”管理服务系统“全程线上”业务办理,运行“法援在线”微信小程序,公证线上办理“公证云”等服务。积极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便捷城市”,铺设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亭77台,推进公法智能终端向乡镇(街道)延伸,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坚持提质增效,法律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是法律援助更加优质高效。组建有60名专家的法律援助专家库和案件质量评估专家库,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的意见》,开展同行案件质量评估活动,不断提升案件办理质量。连续2年部署开展“春风正当时 法援润万家”法律援助春风行动,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做法被司法部官网报道推广。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476件,发放法律援助资金1540余万元,法律援助工作综合排名全省第1。二是公证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全市首家合作制公证处—济州公证处正式挂牌运行,并被司法部确定为涉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推动公证与不动产登记业务联办,实现一窗受理,全网通办,目前,全市已有3家公证处实现政府购买服务。推动99项公证事项纳入无证明城市平台,近20项公证业务实现当事人免提交证明材料。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公证案件22700余件,其中涉外公证事项9300件。三是司法鉴定更加权威专业。探索建立诚信等级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司法鉴定人职称评审制度,加大对司法鉴定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和公示力度,组织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专项评查。今年以来,承办2次全国司法鉴定重要学术研讨会议,2023年以来,共办理鉴定案件7517件,减免收费案件20件,减免费用32880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坚持法治为民,“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实施。一是法治文化阵地覆盖更广。抓住入选全国“八五”普法法治文化建设联系点的有利契机,推动将法治文化建设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实现一体规划、主动植入、共同推进,制定出台《济宁市法治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法治文化阵地一体化工程,推进民法典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法治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村(社区)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举办首届济宁“法治文化节”,推出法治文化主题活动10项,近3年来,形成法治文化成果20余类、450余项,20余部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有效增强了法治文化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二是法治乡村建设卓有成效。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召开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在省内率先出台《加强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的22条措施》,为全市4540个村(社区)配备978名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法律顾问深入村(社区)提供各类法律服务10万余件。开通“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网校,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17000余名,打造群众身边的法治人才队伍。积极开展民主法治创建,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1个、省级110个、市级3231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占比达到73.4%,有力推动了基层依法治理,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三是法治宣传活动更加丰富。实施“法治惠民”政府重点民生工程,举办惠民演出378场次,完成率达126%。常态化开展“法律进乡村”“普法文艺演出基层行”“服务大局普法行”等系列宣传活动,年均组织超过8000场次。连续6年编印“法律进乡村”普法教材,向群众发放8万余册,举办3届“济宁十佳法治人物”、4届“法治微电影(动漫)”评选活动。

  坚持多元化解,维护安全稳定作用充分彰显。一是打造“和为贵”人民调解品牌。将儒家文化“礼之用、和为贵”思想与人民调解工作相结合,完善“和为贵”师资队伍,编制“和为贵”典型案例汇编,增强人民调解员工作能力,确保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目前,全市建立“和为贵”人民调解室4711个,专兼职调解员1.8万余人。今年以来,累计调解50337件,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新增2个全国模范调解委员会、5名全国模范调解员。二是构建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推进公证机构参与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建立立案、送达、调解、鉴定评估、保全核实证据等一体化司法辅助事务平台,大力开展金融赋强业务,有效预防纠纷发生。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全市978名村(社区)法律顾问全部入驻法院调解平台,鼓励专业性调委会进驻市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开展调解工作,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基石进一步夯实。

  另外,发布人还就有关济宁市汶上县法治政府建设情况,以及济宁市“和为贵”人民调解品牌等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责任编辑:王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