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济宁”赋能千行百业

2023-06-27 22:02:55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6月25日至2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济宁曲阜尼山圣境召开。这一国际性互联网论坛花开“孔孟之乡”,不仅巧妙借力济宁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凸显了数字文明建设的主题,更以其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价值,为“数字济宁”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信息时代,势必要主动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持续不断地创新拓展数字应用场景。带着这样一种认知,近年来,济宁市不断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丰富传统文化传播路径等多端发力,力促数字技术应用领域持续拓宽,有效赋能千行百业发展。

  智能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手工搬运工位被机械手代替,材料转运实现AGV自动化,电子眼代替人工观察,锻造从原材料到最终热处理实现一个流,电子屏实时显示生产节拍和计划……这些原来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生产场景,如今都已在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现实。

  “除了一系列的智能化技改项目,我们还重点强化了数字产品的研发,无人操控、远程协同等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都使我们的产品具备了更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说起数字技术对制造业的作用,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侯衍华直言,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济宁是传统制造业大市,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是一直以来,和国内其他制造业重镇一样,处于转型过渡期的产业仍面临着智能应用不足的状况,急需生产方式“智造”、产业形态再造、高端产业创造、商业模式改造,重塑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加快培育形成智能制造新模式。

  对此,济宁市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方向为抓手,相继出台《济宁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济宁市关于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推动企业开展系统性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实施园区工业智能化改造提升行动,支持企业上云,推动园区多元化工业数据的采集和应用,培育名园、名企、名品一体化的高端产业生态,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出了一批数字蝶变型企业,进而催生了产业的整体升级。

  如今,济宁在智能制造领域已经显现出产业培育的成效,先后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2个,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3个,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5家,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个,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12家,推动3000台高价值工业设备上云上平台,5G、企业上云、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案例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智慧城市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每到夏日多雨季节,路面积水和城市内涝就会成为居民热议的话题,而如何科学应对短时强降雨带来的防汛压力,则直接考验着城市的管理能力。

  日前,记者在济宁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大屏幕上看到,城市防汛指挥系统对主城区桥梁涵洞、易积水路段等重点部位、敏感区域进行了全方位、全时段可视化监控,一旦出现积水情况,“线上线下”指挥可在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响应,调度防汛人员、装备、车辆奔赴现场进行快速处置,确保道路行车的安全。而这,只是“城市大脑”众多功能中的一项。

  2020年,济宁市正式启动“城市大脑”建设工作,打通了17个部门55个系统,建设了城市态势、经济运行、数字机关、社会治理、应急管理等8大专题,通过系统融合共享,逐步构建起了智慧城市中枢体系,实现城市运行态势一屏可视,有效提升了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

  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决策只是济宁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打造有温度的智慧服务体系,让居民实实在在从中受益。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日益普及,充电难成为很多城市的新困扰。但在济宁,市民只需通过“爱山东”App“零材料”,足不出户即可点单办理充电桩安装业务,符合安装条件的半天即可完成接电工作,这得益于济宁市开展的智慧应用场景打造工作。今年,济宁市印发《济宁市提质提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突出惠民导向,聚焦群众获得感提升,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医保、文旅、出行、体育、养老等领域,形成一批建设成效突出的惠民场景。目前,济宁市已打造了293个应用场景,场景建设成效不断由点及面实现深入覆盖,群众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智慧文旅丰富文化传统语境

  渔皇路“樱花大道”、奥体路“海棠大道”、公主路“紫荆大道”……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济宁人的朋友圈里总会流传出一张坐标位于太白湖新区的赏花地图。地图采用“数字地图+动漫手绘”的形式呈现,不仅清晰标注出了哪条路开什么花,更巧妙地将“太小白”区域文旅新IP等内容植入其中,数字化的文旅内容呈现助太白湖新区“吸粉”无数。

  太白湖畔“数字小白”为您引路,尼山脚下圣境夜游如梦似幻。要问济宁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文旅产品是什么?相信很多游客都会把手中的一票投给“尼山夜游”,当儒家文化与无人机展示、水幕喷泉、实景演出结合在一起,过去总让人觉得颇有距离的传统文化一下便找到了时代化的出口。

  文化为核、数字为媒,智慧文旅带动下的文旅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席卷济宁各地的新风潮。为满足游客和市民合乎时代语境的文旅需求,济宁在不断丰富数字文旅产品的同时高标准建设了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济宁市文化中心(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目前,济宁全市13家博物馆建成线上博物馆;12家图书馆拥有数字化资源,其中市文化馆有9个数据库,包括16万集学术视频、100万册优质电子书、1000门慕课课程、200万篇文档资源等数字文献资源。

  与此同时,济宁还在21个4A级以上景区和3个重点3A级景区安装了视频监控和实时客流监测系统,将视频、客流及停车场等数据接入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重点景区客流监测与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全市重点景区的视频监控实时查看、景区客流实时监测、景区停车场监测、指挥调度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三孔景区上线运营的MR数字文旅融合体验项目,成为全球首个正式上线运营MR景区混合现实体验项目的景区……数字技术正有效赋能济宁文旅产业发展,激发出旺盛的潜力。

责任编辑:王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