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乡村振兴巡礼▏生态振兴,助力鱼台县做强做大绿色产业

2023-04-15 19:2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15日讯(记者 徐景春 实习记者 李靖)生态蝶变,见证奇迹。近日,记者跟随全市乡村振兴集中采访团一行走进济宁市鱼台县,探访河湖水碧,滩区风光如画,感受河堤上柏油路的畅通无阻,感受因生态改善而带来的绿色之变,生态产业之美。诚然,生态振兴构建了鱼台县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开启了绿色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以及城乡人居环境治理的根本性改变,触发了一系列绿色产业的提档升级。

 1、全域水系治理之路,筑牢鱼台生态根基

  鱼台县坚持做活“水”文章,投资22.64亿元对全域水系进行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监测指标改善明显,以老万福河国控断面为例,2021年氨氮指标为0.17mg/L,较2020年(0.32mg/L)下降46.88%,总磷指标为0.1mg/L,较2020年(0.178mg/L)下降43.82%,保证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入湖河流治理取得新突破。对全县7条入湖河流进行全域生态综合治理,河道总长度124.5公里,两岸堤顶路总长249公里。目前,东鱼河、西支河、惠河、老万福河、新万福河5条河流正在施工,复新河正在进行招投标程序,姚楼河正在规划设计。5条施工河流已投资8.16亿元,占总投资的48.3%,已完成填方量258.4万立方米,占比69.1%,已铺设沥青路面68.5公里,混凝土路面24公里,有三个河道部分河段已通车。通过综合治理,防洪标准由原来20年一遇提升到50年,沿湖部分河道达到100年一遇,堤岸由海拔36.72米提升到海拔39.29米。通过实施水系治理,补齐了水旱灾害防御短板,特别是今年汛期,6月26日和7月14日的两次150毫米左右集中降雨均未形成内涝,实现了“村庄不进水、农田不受淹、作物不受灾”。以堤代路,将新建“四好农村路”240多公里,规划沿河公交线路5条,新设沿河公交站点46个,实现了全县234个行政村公交运行全覆盖,全力打造了“河畅、水清、堤固、路通、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交出生态文明的“鱼台答卷”。2022年,入选省“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

  城乡污水综合治理取得新场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改厕污水入管网和“清水塘”工程建设,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收集和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开展镇驻地“一镇一厂”污水处理工程及管网建设,完善中心城区和园区管网,深入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实现工业区污水全部收集治理、达标排放。目前共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8.4万户,覆盖率达到96%,完成市下达改造1000户户厕的任务目标;新建162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300处黑臭水体(清水塘)治理,积极争创黑臭水体治理全国示范县。

 2、走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之路,做优鱼台农业底色

  鱼台县紧邻微山湖,承担着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南水北调东线水质保障的重任,是鲁西南平原河网区面源污染治理典型示范区。鱼台县,坚决扛牢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建设政治责任,强化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2021年10月成功入选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县。

  稻田退水实现外封闭内循环。鱼台县稻田退水治理主要是疏通沟渠,完善排灌设施,封闭入河湖排水闸门,在农作物需水时,通过排灌站、二级提水泵站抽取地下沟渠里的水用于浇灌。既能避免稻田退水直排河湖,又能让水稻、芦苇等植物多次吸收利用回水中富余养分,进一步净化了水质,提升了农业生态发展水平。全县已建成28.7万亩稻田退水内循环体系,今年完成新建泵站10座,新建桥涵闸277座,修缮桥涵闸7座,硬化沟渠103.58千米,沟渠清淤130.81千米。

  另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作用明显。秸秆离田综合利用成效显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效显著。

 3、走好生态农业之路,夯实鱼台共富基盘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挖掘鱼台发展潜力,创优发展能力,拓展丰富绿色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鱼台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绿色升级、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农业支持政策绿色变革,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

  走好质量兴农之路。近年来,标准化种植规模连年扩大,全县优质品种推广覆盖率达到100%,硬板育秧机插秧集成技术、绿色防控技术、两减一增技术、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高效生态绿色循环技术应用覆盖率达到98%以上,鱼台大米品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鱼台县境内水稻常年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26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74.29%,平均亩产稻谷在650-750千克,年产稻谷约24万吨。

  走好科技引领之路。通过鱼台县种业企业提供种子并引导县外、省外农户将优质稻谷销售至鱼台县稻米加工企业的年度规模在300万亩左右,是鱼台种植面积的近10倍,科技引领示范效应还在持续扩大。同时,鱼台以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致力于优质水稻品种研发、选育工作。2021年发展了1.1万余亩优质特色特殊食味稻米成效显著,2022年优质特色特殊食味稻米再次喜获丰收。鱼台稻种子市场覆盖黄淮海粳稻区,辐射黄淮稻区约1000余万亩,种业鱼台格局在全国逐步确立。

  走好品牌强农之路。投资建设了占地180余亩的鱼稼里农产品展销广场,搭建起以鱼台大米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展销、会议会展和交易平台;近年来,鱼台县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鱼台优质特色稻米产业发展论坛,通过以论坛促产业、以论坛促贸易、以论坛促品牌,鱼台大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鱼台大米区域品牌“好客山东,待客之稻--鱼台大米”高端产品成功上市,进一步扩大了鱼台大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1年9月,“鱼台大米”获得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授予的“山东地标名片”荣誉称号;2022年3月2日,“鱼台大米”入选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目录,获得“好品山东”品牌称号。

  走好农村产业融合之路。鱼台县稻米生产、加工、营销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已成为中国粳稻区稻米产品交易集散地。全县拥有稻米加工企业42家,全县建有各类稻米加工生产线60余条,日加工能力均在200吨以上。全县加工稻谷产能达200万吨,年实际加工量达100万吨以上,是山东省最大的稻米加工产业集聚区和苏皖豫鲁四省水稻加工集散地、东北三省稻谷加工周转区,产品远销全国多地。截止2021年底全县共有物流运输公司345家,有运输车辆15692辆。目前鱼台辖区航运公司8家和5家港口企业,共有211艘船舶,总吨位205796吨。全县稻米加工能力显著增强,加工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运输业体系完整,营销渠道已呈现多元化营销链条模式。

  鱼台,素有“中国毛木耳之乡”的美名,鱼台毛木耳,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毛木耳远销八方。鱼台县境内雨量充沛,水热同期,并且水质优良,很适合毛木耳的生长。记者在鱼台县昌健食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了解到,近年来,鱼台毛木耳销路非常好,产品供不应求。

  鱼台县昌健食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汉友说:“鱼台毛木耳产业很好,不但让玉米芯等废物利用,而且带动村民致富。一个大棚管理好的话,可以有数万元的收益。就拿我们的合作社来说吧,到了收获季,河南商丘、河南淇县,以及周边的农民来来务工有1000多人,比我们村民都多。一天给80元,也是一个很好的生活补贴了。”

  记者还在济宁凯瑞食品有限公司实地参观了解辣椒深加工食品情况;在济宁鱼城冷链物流产业有限公司了解大蒜、辣椒等农产品冷贮,以及物流外运的生产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

  筑牢生态利基,建设富民工程。鱼台县始终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工作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立足鱼台独特的生态底色和区位优势,不断强化措施、勇探新路,举全县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举全社会力量建设齐鲁样板工程,全力以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美好新蓝图,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水美鱼台、生态鱼台的全域振兴蓝图。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