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乡村振兴巡礼 | 组织振兴,为兖州区发展带来全新嬗变

2023-04-15 11:10:2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15日讯 (记者 徐景春 实习记者 李靖) 人间最美四月天,兖州大地焕新颜。为深入宣传济宁市奋力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的亮点和成效,在全市营造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浓厚氛围,近日,记者跟随全市乡村振兴集中采访团一行走进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新村、兖州区小孟镇闲置庭院平菇生产等地,探访和观摩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和亮点。

  众所周知,乡村振兴包括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其实,在乡村振兴中,五个方面的振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也是不可分割的。在记者采访中,无论是探访以党建引领合作社产业联盟为抓手,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管口路径”,还是实地观摩小孟镇食用菌种植产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盟,均感受到组织振兴的重要作用,为兖州区发展带来了全新嬗变。

 以党建引领合作社产业联盟为抓手,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管口路径”

  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新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合作社产业联盟为抓手,通过盘活土地、资本,吸引社会人才,创造性地破解了“没人、没钱、没资源”三大要素难题,示范带动周边9个村庄,整合资源、连片发展,探索出项目实施、作物种植、农资采购、农技指导、全程服务、产品销售、资金筹措的“七个统一”运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统领合作社联盟、群众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乡村振兴“管口路径”。

  管口新村村委书记王法义,是一个“80后”高材生,原本从事着医疗卫生事业,收入丰厚,但为了改变管口村的落后面貌,尽快地让村民富起来,他和村委一班人经过了艰难的探索,结合实际,以党建引领合作社产业联盟为抓手,做起了特色产业种植,培育优质小麦品种和精品葡萄,走出一条“农业工业化标准种植”的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效果。

  退下来的管口村老村委主任管邦明对记者说:“说实在的,起初村民们也对王法义书记能否干好也持怀疑态度——毕竟,他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并且是学医的,没有做过农业。没有想到的是,他上任伊始,便开挖、疏浚地下排水管道,还修了道路,改变了村中的面貌,后来又成了合作社,建起了葡萄园,村民将土地入股合作社,有了实际的收益,才深深地信任和佩服起王法义书记!”

  “我在葡萄园大棚工作,一天收入不错,现在土地都入股合作社了。一方面可以有土地承包费的收入,另一方面,爱人也不用为自家的田地出力和费心了。在外面打工,收入是很好的!”村民郭宗芝对记者说。

  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新村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做活土地文章,深耕粮食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让全体村民共享改革红利。2022年管口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3万元,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蝶变”。同时管口新村以党组织核心领导为切入点,发挥衔接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带动周边9个村庄,整合资源、连片发展,实现支部联建、土地联种、产业联营、村企联创、服务联动抓“五联格局”,走出了一条党建统领合作社联盟、群众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乡村振兴“管口路径”。

  漕河镇组织部陈主任对记者说,漕河镇管口新村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合作社产业联盟为抓手,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期,持续加大投入,夯实巩固以优质商品粮为主体的产业基础,以科技创新驱动合作社产业联盟做大做强,探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路径。

  高点定位。兖州区确定以漕河镇为首批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覆盖全镇全域21个村。兖州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高规格集中推进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集聚各方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利用2—3年的时间,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新模板,探索村集体增收新模式,开辟联农带农机制新途径,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兖州模式”。

  规划先行。衔接推进区在9个村庄产业联盟的基础上,按照镇农业发展规划布局,全镇划分为东、中、西等三个片区,东部片区是为特色农业种植区,中部片区是为现代农业服务区,西部片区是以管口新村为中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域土地流转,扩大产业联盟,建设东、中、西部三个产业联盟,规划建设麦香田园孵化中心、东部片区粮食烘干储存项目、现代农业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项目等10个项目,推动衔接集中推进区全域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进一步整合产业联盟产业资源,搭建村集体、村民、行业资金、社会资本合作平台,成立股份制制种企业,争取利用5—6年时间实现新三板上市,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新的路径。

  兖州区乡村振兴事务中心主任钟燕说,实践证明,管口新村坚持党建引领,以改革的勇气、科学的管理、有力的保障,实现乡村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三步走的蝶变,为各地以传统农业为基础、以科技赋能为手段,强化乡村振兴发展中要素保障提供了有益借鉴。 

  党建引领合力,集体经济焕光彩——小孟镇利用闲置资源发展平菇产业

  记者在济宁市充州区小孟镇采访中了解到,小孟镇充分整合闲置资源、作物秸杆、人才技术、金融支持“四大资源”,通过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建立合作,探索完善“财政+银行+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模式,依托兖州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借助“鲁担惠农贷”等金融产品,不断拉长延伸产业链,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循环利用发展的产业开发模式。

  小孟镇党委副书记孙清亮介绍说,小孟镇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盟为依托,狠抓“两业发展”、推广“三种模式”、整合“四大资源”,充分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资源,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

  “一核引领”强设计,党建联盟来助力。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8个村党支部为基础,依托省级示范合作社济宁市菲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食用菌种植产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盟。制定联盟章程,定期召开联盟会议,统一生产计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指导服务、统一收购销售、统一使用品牌,从镇级层面统筹调度全镇食用菌种植产业发展,打造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工作促联的发展平台。

  “两业发展”共推进,集体农户双增收。小孟镇按照“党建联盟”新模式,加速构建食用菌产业链条,以解决就业为抓手,着力走好产业化发展之路。提出了“示范村—示范片区—示范镇”的食用菌种植产业稳步推广计划和路径,各村布局串联形成了闭合的食用菌种植产业示范观摩线路,“示范片区”建设初步成型。共盘活利用闲置宅院20余处、闲置大棚2处,放置菌包60余万个,带动困难群众就业20余人,持续推动村党支部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双提升”,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三种方式”齐推广,示范带动效应强。小孟镇按照试点先行、有序推动的原则,选取了梅营、苏户、王海3个村开展盘活闲置宅院发展食用菌种植试点,探索总结了三种示范方式,全面涵盖闲置宅基地、闲置温室大棚、闲置坑塘等各类资源利用方式。通过对菌种生产大棚建设、平菇立体化种植架、平菇生长条件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研究,制定实施标准,“专属定制”生产条件,以点带面,强化示范带动,全力打造食用菌种植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孟模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振兴乡村产业能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提供有力保障。而做好产业振兴,务必要做好组织振兴,组织振兴就要解决好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乡村振兴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等实际问题,全面加强组织振兴关乎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

  组织振兴,为兖州区发展带来全新嬗变。目前,兖州区正在积极筑牢党组织统领这个根本,向组织力要生产力;积极探索“七个统一”运作模式,让合作社产业联盟提质增效,通过项目统一实施、作物统一种植、农资统一采购、农技统一指导、产品统一销售和资金统一筹措,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大幅度提升;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助推乡村振兴之路行稳致远。

  新起点、新征程、新作为。济宁市兖州区要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管口路径”为借鉴,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创新举措,创新发展,创新嬗变,奋力推进兖州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王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