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提供优质检察产品 助推济宁高质量发展

2021-04-09 16:4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9日讯(记者 王平)4月9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人民检察院2021年度服务大局优质检察产品”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创新提供优质检察产品,做好检察环节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添劲助力,取得良好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

  坚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心骨”

  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部署要求上来,不断细化工作措施,提升工作质效,推动检察履职与高质量发展同心同向、同频共振。

  强化工作推动。市检察院成立检察长任组长的服务大局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创新服务“六稳”“六保”的工作思路举措,加强统筹协调、推进落实,引导全市检察干警充分认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先后组织制定疫情期间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的措施、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等一揽子制度文件,逐项明确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工作重点和方法路径。各基层检察院结合县域特点,分别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细化实化工作举措,一体提升服务工作成效。

  优化司法供给。坚持以企业司法需求为导向、以检察监督办案为中心,立足“四大检察”“十大业务”融合发展,及时发布年度优质检察产品,着力从检察“供给侧”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建立“优质检察产品”项目化、清单式推进落实机制,统筹发挥打击、预防、教育、保护等手段,从保障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助力法治政府建设、营造法治营商环境等方面,逐项明确落实责任部门、完成时限,确保各项产品达产见效。

  完善工作机制。与工商联、发改、工信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共同搭建法律服务平台,认真听取各类经济主体意见建议,指定专人受理、快速办理,做到“大局有需求、检察有回应”。把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完善检察机关联系企业工作机制,两级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联系企业430余家,积极开展“订单式”法治宣讲、走访调研,帮助企业提高规范经营、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运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检察智慧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全面依法履职

  筑牢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进一步转变司法理念,自觉找准服务保障中心大局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高质量司法办案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助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批准逮捕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嫌疑人2143人、提起公诉8115人,依法严惩各类严重暴力犯罪1858人,依法办理黑恶势力犯罪190人,严厉打击危害疫情防控、制售假冒伪劣口罩、妨害传染病防治等犯罪31件。助力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惩治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的各类犯罪672人。助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深入推进检察机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家级标准化试点,依法办理假冒注册商标、侵犯商业秘密、假冒专利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51人。助力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严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资源等犯罪435人,1起案件获评“2020年世界环境日典型案例”;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联合有关部门建立“河长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创新开展“南四湖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共立查破坏南四湖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77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53件、提起公益诉讼10件。

  持续强化诉讼监督。充分发挥“捕诉一体”优势,监督立案135人、撤案125人、纠正漏捕漏诉315人,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51件。加大对涉企债务、合同、产权纠纷等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力度,审查民事案件1016件,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53件,依法办理民间借贷、合同纠纷等领域“假官司”监督案件12件。强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部署开展“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活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235件,1起征收补偿安置行政裁判执行监督案入选最高检“2020年度十大行政检察典型案例”。

  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发挥检察建议堵塞漏洞、行业清源作用,主动加强与相关行政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深入查找案件暴露出的社会治理“痛点”和行政监管“堵点”,依法发出检察建议1212份,促进深化行业整治,实现“办理一起案件、规范一个行业”的成效。当好党委政府法治参谋,围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金融法律风险防范开展调研,形成专项调研报告,受到市委、省检察院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推动开展专项治理。

  完善工作载体

  找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攻点”

  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树立鲜明工作导向,深化拓展服务成果,不断提升检察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坚定检察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检察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把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两级检察院党组重要议事日程,部署开展洗钱犯罪立案监督、信访积案化解等专项活动23项,用检察工作具体行动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服务大局作为重大事项请示报告重要内容,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大案件办理等向党委汇报120余件次,确保检察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强化考核引领,将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融入年度工作考核和司法办案评价体系,引导干警将服务高质量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司法办案各环节、全过程。

  严格把握法律政策。创新建立办理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指引机制,在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时,及时对拟采取的司法措施、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等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评估,能不捕的坚决不捕、能不诉的坚决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依法提出适用缓刑建议,最大限度减少司法办案对涉案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对犯罪情节轻微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决定不捕、不诉、变更强制措施、提出适用缓刑量刑建议并被采纳53人,助力民营企业“留住青山、赢得未来”。创新司法服务载体。根据企业需求量体裁衣,为企业提供“靶向”检察服务,印制并发放《检察机关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强化法律风险防控指引手册》《企业复工复产手册》1500余册,深入宣传党和政府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明确法律红线和风险,促进企业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经营。组建法律宣讲团队,以企业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案为切入点,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廉洁促发展”“敬畏存于心、廉洁伴我行”等主题宣讲活动,促进各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规范经营、诚信经营观念。

  持续深化法治宣传。组织举办“检察护航民企发展”新闻发布会,开展“服务‘六稳’‘六保’护航民企发展”检察开放日活动,全方位展示检察机关依法履职、服务发展的主要举措和积极成效,努力营造服务高质量发展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两微一端一抖”新媒体平台作用,开设“服务大局”工作专栏、创办工作专刊,在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网、正义网、大众网等媒体发布宣传稿件1300余篇,积极向各类市场主体推送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畅通服务发展“最后一公里”。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济宁市建设现代化强市的起步之年。全市检察机关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大局,充分发挥各项检察监督职能,努力以精准司法服务供给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检察智慧、检察力量。

  创新建立“精准服务‘五个济宁建设’‘八个强市突破’工作线”。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服务保障“五个济宁建设”“八个强市突破”,明确重点突破工作任务、方法举措,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深化落实2021年度优质检察产品。立足检察监督职能,健全优质检察产品推进落实机制,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安全、环境、就业等领域司法需求,努力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进一步健全专班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服务大局工作专班积极作用,加强工作总体规划、协调推进、检查指导,健全与有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协作配合工作机制,指导各基层院强化工作落实,增强服务保障工作合力,形成上下贯通、步调一致、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不断提升队伍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练兵活动,不断增强干警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舆论引导能力,以“零容忍”态度严肃处理检察人员违法违纪行为,以高素质检察队伍确保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工作实现新突破、新提升。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