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济宁致力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

2021-02-27 08:4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27日讯(记者 王平)2月26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十四五”时期济宁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总体部署和重点任务。

  《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突出把握了五个方面: 

  一是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逻辑主线,以站位全国、立足全省高度,谋定发展战略。 

  二是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发展要求,提出一系列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的政策举措。 

  三是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目标,制定“施工表”、“路线图”。 

  四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协调、重点突破,突出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平台,谋划设计专栏24个、图表6个,规划筛选各领域重大工程项目400余个,夯实规划实施支撑。 

  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生态等方面进行了谋篇布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规划纲要》共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主要总结成就、研判形势,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未来5年着力实现“五个济宁建设”“八个强市突破”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板块为分论, 明确了13项战略任务: 

  一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突出济宁创新谷核心作用,深化“一区一业一所”发展模式,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创新中心,塑造“一核多点多线”的协同创新格局。 

  二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锚定“231”产业集群,聚焦建设全省先进制造中心、北方内河航运中心、鲁南金融中心、数字经济高地等城市产业名片,推进实体经济、服务经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构建以主城区为核心的“一圈六放射”通道布局和“陆铁水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超前布局智能互联的新型基础设施,建立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增强多元能源供给能力。 

  四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重点以兖州国际陆港、大运河“一点一线”为牵动,打造国际性物流枢纽节点城市,成为全省全国双循环格局中“重要一极”和“战略支点”。 

  五是建设高效服务政府和高标准市场体系,争创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构筑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六是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美丽宜居乡村。 

  七是构筑市域“一心两廊三带”空间发展格局,推进济宁都市区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打造鲁南经济圈龙头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八是重点打造孔孟文化轴、运河文化轴“两轴”,改造提升“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一街”,加快突破尼山片区、太白湖旅游度假区“两区”,高标准建设鲁源小镇、南阳古镇“两镇”,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九是加快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培育发展陆港经济、通道经济、枢纽经济,争当全省内陆城市对外开放新高地。 

  十是重点突破南四湖滨水“蓝心”、都市区生态“绿心”建设,形成“一环八水绕济宁、十二明珠映古城”城市大生态格局,筑牢美丽济宁生态基底。 

  十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把济宁建成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医疗教育名城,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十二是统筹推进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宁。 

  十三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市,加快推进法治济宁建设。 

  第三板块为总结。主要是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统一规划体系建设,强化政策保障与项目支撑,完善规划推进实施机制,汇聚现代化强市建设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