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三抓三促三强化” 擦亮凝“新”聚力党建工作品牌

2024-04-12 09:31:22 来源:济宁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邹城市积极创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模式,建立“三抓三促三强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覆盖、创新工作手段、突出作用发挥,着力打造凝“新”聚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品牌,把新就业群体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在经济发展的最活跃地带建设坚强战斗堡垒,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抓组织领导促规范管理,强化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

  为解决“谁负责”、党建工作“力量弱”、党组织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加强领导、责任、组织三个体系建设,把分散在各部门的行业管理、监督执法和党建工作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体推进、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一是完善“管得住”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委两新工委牵头抓总、行业主管部门具体指导、街道社区兜底管理的行业党建工作体系,完善市委两新工委工作运行机制,健全综合协调、分工负责、定期研判、督促指导等制度,制定工作规则并通过市委党的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形成24个成员单位齐抓共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格局。

  二是延伸“落得实”的工作链条。市级层面制定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快递、外卖等4个行业党委分别制定落实措施,各镇街兜底管理,形成“1+4+N”落实体系。定期组织召开行业党委述职评议会议,快递、外卖等行业党委书记逐个述职,将行业党委作用发挥情况与主管部门年终考核成绩挂钩,进一步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抓行业党建主体责任。

  三是健全“覆得广”的工作模式。全力解决新兴领域党的组织覆盖质量不高问题,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新业态运营主体党组织做到应建尽建,推动新业态运营主体党组织覆盖率大幅提升,对暂不符合组建条件的新业态运营主体实行镇街兜底管理,实施销号制度,并按照党性强、业务精、热爱党务工作的标准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抓服务保障促问题解决,强化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

  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职业培训等多元化服务,有效解决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是构建“便捷化”的服务阵地。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小区)“红帆驿站”,建立“新新驿站”,配备充电器、医疗急救用品、雨衣雨伞等物品,配置休息桌椅、饮水机等设施,实现“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急可如厕、累可歇脚、伤可用药”,全方位、零距离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去年以来服务新就业群体5300余人次。

  二是开展“有温度”的服务活动。开展关心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一月一主题”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讲会、政策咨询座谈会、“冬日送温暖”“夏日送清凉”等关爱活动150余次,参与活动的新就业群体达6300余人次。开展系列“最美”评选,按照立足岗位、服务社会、事迹感人、示范性强的标准,挖掘选树“最美骑先锋”“最美车先锋”等100余名,进一步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三是畅通“起作用”的服务渠道。组织市委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全覆盖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专题调研,帮助解决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难等问题。构建以党组织和党员为主渠道的诉求表达机制,健全“组织部门(两新工委)牵头—行业党委协调—职能部门、属地、企业联动”的诉求办理机制,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

  抓队伍建设促作用发挥,强化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日常管理

  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来源广泛、联系面广的优势,通过选聘兼职网格员、问题收集员、政策宣讲员等形式,推动新就业群体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打造“靠得住”的兼职网格员队伍。引导社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高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到居住地所在网格担任兼职网格员,推动新业态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大党委”委员,将新就业群体党员及时编入居住地网格党组织,实现新业态从业人员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转变。

  二是打造“愿意管”的问题收集员队伍。发挥新就业群体机动性强、流动性大、熟悉城市大街小巷的优势,配合街道社区做好道路破损、卫生死角、违法建筑、安全隐患、违章停车等问题的发现、收集、上报,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深入城市的“毛细血管”,化身城市治理的“移动探头”,累计发现并处置各类问题9000余件。

  三是打造“走街巷”的政策宣讲员队伍。按照行业类别和区域分布,成立快递员、外卖送餐员党员志愿服务队,借力快递外卖小哥走街串巷、进门入户的职业特点,将政策法规、便民惠民政策制成宣传单页,依托配送工作随件入户,做好宣传宣讲,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市民、社区百姓的新邻居、基层治理的新力量。

责任编辑:王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