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貌“新改观”,探索共富“新模式”

2022-08-25 11:39:3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25日讯 千百年来,乡村生活、乡土情怀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风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绿水青山是人们心中的乡愁。

  华村镇以小黄沟露天草莓、黄沟凤凰美丽河湖、大崇义党员教育中心为核心,让富裕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成为人们的栖身之所、精神家园。

  土地流转“转”出共富路。平畴沃野,华村镇小黄沟村的露天草莓进入育苗期,长势喜人。土地是老百姓的根,作为农村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土地利用如何破解“碎片化”“低效化”,发挥其规模效益,吸引人才、资金、产业回流,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要素,而小黄沟村的共富蓝图,正是与土地流转紧密关联。

  初夏,露天草莓旁,满眼的红果和绿叶相映成趣,装点着丰收的喜悦。土地流转怎样“转”?开新农场总经理张士科的露天草莓种植基地给出了答案。“以前种大棚草莓,从播种、除草、除虫、收获等,一年到头‘窝’在地里,都是人力,产量还上不去。”在这里老一辈人的草莓种植方式已成为过去式。田间管理、机器的更新迭代,都是村民关心的问题。露天草莓采用机械起垄、施肥的产业模式,相较于大棚种植,最大的优势便在于省工高产,草莓均产5500斤/亩,单产最多可达7400斤/亩。目前,小黄沟村已流转种植土地400亩,统一发包承包价在1000元/亩,承包款全部发放至具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户手中,这提高了本村村民的土地收益。

  土地不仅有人种植,开新农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扩宽订单销路,带动一批农场主,种地大户,合作社共同发展,统一订单回收,统一种苗繁育,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配送,统一安全采收,以镇域内富有特色的产业为依托,辐射带动村民参与进来,影响带动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由传统种植方式向现代农业进军。

  在张士科看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共同富裕不能忘。“看着绿油油的果苗一天天长大,心情就很舒畅。听到别人说露天草莓长得好,就有成就感。到草莓收获的时节,那是种莓人最大的快乐。”草莓收获的季节需要80-100人采摘,种植基地累计已带动小黄沟等周边村民100余人致富,平均每年增收8000元。

  抓住了土地流转的机遇,小黄沟村也迎来了一系列“蝴蝶效应”。张士科还有更大的“野心”。“我们要发展田园综合体建设,积极引入各种农业企业、现代农业、家庭农场、加工厂或各种特色休闲农业,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项目打造完成后将以承租形式交由第三方经营,预计每年可增加约5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还能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今后可以在我们的美丽池塘边钓钓鱼,晚上来这吃吃夜宵,旁边还有农业采摘体验区、停车场……”指着大片草莓基地,张士科侃侃而谈。

  过去,村里无人问津的抛荒地,如今成了“致富田”。张士科指着远方一大片草莓说,土地流转唤醒“沉睡的资源”,“转”出了共富路。

  美丽乡村“美”出好未来。中国的乡村,是家园,更是回望乡愁的归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昔日陶渊明笔下如梦如幻的桃花源,如今已成为华村镇黄沟凤凰村的真实田园风情,旖旎风情,随处可见。

  黄沟凤凰村地势平坦开阔,东侧石莱河穿村而过,村内有丰富的灌溉水系,景色秀丽环境优美。“早些年,村里不少的河段和池塘,水是黑臭的,上面还有垃圾。哪像现在水质清澈,水草茂盛。”华村镇黄沟凤凰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理均说,村里河道的蜕变不仅仅是水质的提升,行步道、景观灯、廉洁文化广场、党建公园,还有各种绿植花草,也都一一“安排”了。

  “过去,村民在河边池塘边洗洗刷刷,不少生活污水倒入河中。现在,村里的池塘河道,水质好了、风景好了,吃完晚饭,大家都到沿着河边行步道散步。我们也会把这美景,分享在朋友圈,这无形中也增强了大家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信心。”黄沟凤凰村党支部书记段元春说道。

  现在,段元春眼里的美丽乡村,就是一出门就会遇到道路两边的柳树、红叶石楠、黑松、紫薇、步步高等,“每个季节,村里的颜色都不一样。”段元春说,实际上,美丽乡村不仅仅是绿植,还涉及全村每家每户,环境卫生,庭院改造,厕所改造、污水治理等等,“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改变。”

  美丽乡村建设风生水起,黄沟凤凰村的“气质”也焕然一新。黄沟凤凰村村民张体和说,“我小时候那会儿,走的路是泥路,下雨天还特别难走。到后来,生活水平高了点,就变成了石子铺的路。但不管是泥路,还是石子路、水泥路,都不能和现在的柏油马路相比。现在村庄好比一座小型的城市公园,也让我们农村人不出家门体验到了城市的生活。”行走在黄沟凤凰村,你会发现,城市与乡村的差距逐渐缩小。这里道路整洁、绿树成荫,娱乐设施、文化公园一应俱全。

  文明新风“吹”出新气象。“党员教育中心要增强活跃度”“村里的公益广告要到位”……华村镇大崇义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现彬的工作笔记本上,记载了满满的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容。“共同富裕,是老百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对乡村来说,就是思想的改变、追求的改变和风尚的改变,文明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刘现彬说,实现乡村文明首要让村民明白,自己的村子要自己监管,让村民做乡村建设的主人。

  共同富裕,村民“唱”主角。大崇义村以建立党员干部与村民代表间的“责任共同制”为切入点,打造村级“自治共同体”。村里的事村民参与、村民决策,美丽乡村建设已从过去政府带着村民干,发展到如今党员干部和村民一起出谋划策、主动参与。在厕所改造中,党员干部带头改造,村民纷纷效仿。在美丽庭院建设中,党员干部联户宣传,提高村民对美丽庭院的知晓度和认同感,推动“一户美”到“户户美”,带动“庭院美”到“乡村美”。百姓参与村务多了,主人翁意识也更强了。“许多工作甚至都不需要我们村干部张口。”刘现彬说,

  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村民们对美丽乡村的要求,不再仅仅是窗明几净、道路整洁,也越来越看重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的深入开展,真正让群众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享受丰厚的“文化大餐”。

  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共建村焕发文明新气象,文明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刘现彬说,构筑乡村文明共富新高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不仅要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更要让村民的头脑‘富起来’。”

  我们心中的「共同富裕」

  张士科:环境美起来,产业跟上来。以业为基,我们的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就有了生命力。

  段元春:共同富裕在路上,美丽乡村建设要由“一处美”向“一片美”“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持久美”迈进。

  刘现彬:守护乡愁乡韵,培育淳朴民风,富了口袋也富脑袋,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真正实现了。(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利平
新闻关键词:乡村生活村民草莓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