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 省总工会派驻泗水县泗张镇“第一书记”工作队:打造一支 “不走的工作队”

2021-04-19 08:5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19日讯 草长莺飞的四月,暖风和煦,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4月16日下午,在济宁市泗水县泗张镇邢家庄村金银花种植园,村里已退休的老支书崔兆堂正在打理自家的金银花苗,望着绿油油的金银花,崔兆堂欣喜不已:“这多亏省里来了有能力、有思路的‘第一书记"工作队,两年功夫就帮我们村发展了400多亩金银花,这就是一棵棵小‘摇钱树’啊!村民们发家致富有希望了!”

  崔兆堂口中的这个工作队就是山东省总工会派驻泗水县泗张镇“第一书记”工作队。邢家庄村的金银花产业只是这个“第一书记”工作队两年驻村帮扶⼯作的一个缩影。别看现在气氛轻松,在两年前,情况可不是这样。

  2019年4月,响应省委组织部号召,省总工会选派3名优秀干部组成工作队,到泗水县泗张镇担任“第一书记”,负责帮扶王府岭村、邢家庄村、李家桥村三个村,这三个村地处山地丘陵,土地瘠薄。工作队刚到这几个村时,村委组织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多数家庭一年种地的亩收入不足千元、劳动力以老人居多、农民对种地普遍缺乏信心、村容村貌脏乱差……一系列的问题和不可预测因素摆在眼前,怎么干?

    “沉下心,摸清情况,找到突破口,找准发展路子。”省总工会派驻泗张镇王府岭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杨宝光表示,两年的时间,工作队因村施策,积极推进各村特色发展,争取政策扶持,通过各项实事,有力推动了当地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的“加速跑”。

    听民声,解民意,科学制定帮包规划

  驻村后,工作队主动进村入户调查了解,真诚与群众沟通,听群众怎么说、了解群众怎么看、理解群众怎么想,摸清群众所需、所急。广泛开展“五必访五必问”,对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和信访人等进行重点走访调研,问村发展状况、班子运行情况、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征求下步发展的意见,共同寻找发展突破口。

  深入帮包村田间地头,仔细察看庄稼生长和灌溉设施情况,了解土壤类型、性质和种植环境;踏遍村庄每个角落,察看村容村貌、卫生环境、文化设施、道路交通以及村办公场所和医疗设施等情况,了解村民出行、生活、娱乐和就医等基础设施条件。与村两委共同研究,制定两年帮包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完成的时间节点,为工作开局上路和各项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抓党建,促发展,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3个村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软弱涣散现象,组织阵地功能不强、服务群众效能偏低。”工作队通过调研,意识到:“村级党组织管理松散、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等,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力和引领力。”

  “打铁还要自身硬”。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提升党支部管理教育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让村党组织增强自身活力和战斗力,成为工作队帮扶的首要任务。工作队从改善村组织活动场所入手,新盖翻新了村两委办公场所。集合为民服务、党员活动教育、办公管理、书刊阅览、文艺活动等功能,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服务党员群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改造后的村组织活动场所,围墙没了,村委会大院变成了村民娱乐休闲广场。李家桥村村支书付庆武介绍:“村民经常到村委广场里转转看看,主动参与村里的工作,融洽了村干部和村民的关系。”

   基础设施有了,工作队指导村党支部严格落实组织生活,规范“三会一课”和党员活动制度,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学习党章,重温入党誓词”、赴淮海战役纪念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先进性意识,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

   此外,工作队还加强对村里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和培养,积极发展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为村党组织建设储备后备力量。

  美起来,亮起来,完善基建改善村貌

  街道整洁干净,路边绿植景观树木错落有致,白墙黛瓦,路灯矗立。这是第一书记王丰磊驻点包保的李家桥村现在的面貌,一年多的时间,这个有名的脏乱差落后村庄已是今非昔比。

    要想富先修路。王府岭村、邢家庄村、李家桥村三个村属于丘陵地带,自然条件差,工作组刚来驻村时,村里环境脏乱,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泥路,一下雨,汽车都很难通行,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两年来,第一书记工作队立足实际,高点规划,积极争取外援,多方筹措资金,硬化道路,街道主要道路铺设沥青路,所有村民门前通水泥路,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此外,改造排水系统,安装路灯;开展全面综合环境整治,制作新时代文明宣讲牌,清理村内道路两侧私搭乱建和“三堆”杂物,大大改善村容村貌,打赢了道通人和的人居环境整治验收攻坚战。

    “村里现在又干净又漂亮,走在街上心情也敞亮,我每天都要在村里转上几圈!”李家桥村60多岁的李大妈乐呵呵地说。 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推动新时代文明乡村新风尚建设,工作队还组织开展 “美丽庭院”、“卫生文明示范户”和“十佳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提高村民文明卫生环保意识。

    献真情,暖人心 ,立足实际真帮扶

  “要切切实实帮老百姓解决问题。”2019年第一书记工作队驻村以来,瞄准贫困人口,深入调查研究,立足实际,积极争取各部门支持,多方协调筹措帮扶资金,针对不同的贫困户制定差异化帮扶政策。

  邢家庄村的李玉荣,小女儿6岁的时候得了一型糖尿病,多次被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先后辗转济宁、济南、北京等多地医院进行治疗,几年下来,高昂的治疗费用使这个原本生活宽裕的家庭不堪重负。为了让这个负债累累的家庭重新燃起生机,该村第一书记王炳军多方申请救助政策,尽可能的帮助李玉荣一家解决后顾之忧。正如李玉荣所说,“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和大家的真诚帮助,我们很难坚持下来。”

  作队还先后开展了系列暖心工程、为民活动。连续两年举办爱心助学活动,为村内幼儿园、中小学在校学生发放书包、文具盒、护眼台灯等学习用品;带领村内农民工子女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关爱农民工子女、拥抱祖国北京”夏令营;为村内即将入学的应届大学生发放助学金;连续开展春节“关爱老年人,情系单亲娃”活动,为70以上老人、单亲并有孩子上学的家庭发放了棉大衣、棉被、大米、面粉、油等物资;联合爱心团体走访困难党员、重点优抚对象、低保户、残障人士、大病特困等群体,开展“联动式”物资帮扶服务活动。

    多举措,谋发展,特色产业谋出路

  产业兴则民富。如何利用驻点村现有条件,发展适合本村的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是第一书记工作队经常思考的问题。

  工作队发展产业的模式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采取精细调研、逐村把脉的形式,深入挖掘各村资源和特色优势进行。如邢家庄村结合村里实际,引进易种植高收益的金银花+中药材生产项目,两年新增金银花种植400余亩,每户年增收几千元;王府岭村由村干部和种植大户带头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种植黄姜、大葱、土豆等风险性低、回报率高的经济作物,调整现有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增长;李家桥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的大樱桃、板栗等经济林木,除每亩600元的收益,还使用村内劳动力15人左右,为村内残疾人、贫困户提供了可靠的收入来源。在精准定位的同时,第一书记们还积极奔走各地联系收购商,确保特色农产品价稳有销路。

  除发展特色产业以外,第一书记工作队还积极利用各项帮扶资金,投资生猪养殖、新能源等项目,获取投资收益,用以持续发展集体经济,改善村居环境。

  “工作队不仅让村庄在短期获得收益,更想把‘输血’变为‘造血’,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使村庄发展能有长期规划,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能可持续,这样才真正发挥了工作队的作用。”泗水县省派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书记曲相艳说,省总工会派驻泗水县泗张镇“第一书记”工作队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泗张镇做好民生保障工程,用实际行动赢得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充分认可。(通讯员 苏梅林)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