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创业扶贫带领乡亲们致富——记济宁市嘉祥县的外地媳妇王晓芸

2020-12-21 15:1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21日讯(记者 安奇林)“最初成立陈庄村扶贫驿站想法很简单,就是带领像我一样的残疾人、贫困群众致富,我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赢得别人的尊重。” 王晓芸说。 

  南方女孩王晓芸初来北方时,各种生活的差异曾让她想过离开,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她最终选择留了下来。二十六年后,这位“外地姑娘”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她带着村里村外三十多名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建起了扶贫驿站。如今,她不仅是俩个孩子的妈妈,也成了贫困家庭的暖心人。 

  近日,在嘉祥县芸志服饰加工厂内记者见到了王晓芸。看到有人进来,坐在厂房靠近出口位置的她跛脚走了出来。王晓芸是四川省绵阳市人,因患小儿麻痹症,在她3岁的时候还不会走路,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到小学四年级她终于学会了走路,但最终落下了终身残疾。清脆的嗓音,热情的笑容,尽管自身行动不便,当天王晓芸还是坚持走到人群中,和每个人打招呼。 

  2018年3月,为发挥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推动作用,实现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嘉祥县号召在各村成立村级扶贫驿站,王晓芸第一个报名。东拼西凑5万多元,推倒西屋盖起了120多平米的标准厂房,王晓芸带着村里村外30多名留守妇女和残疾人成立了芸志服装加工厂,这是嘉祥县梁宝寺镇第一家扶贫驿站,也是王晓芸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创业初期芸志服装加工厂只能依托镇上的扶贫车间接下一些工序简单的订单,但这让大家锻炼出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为了增加服装厂收入,王晓芸借钱购置了一些二手缝纫设备,并将自己所住的房屋重新腾出一间,改建成了单独厂房,可以对一些床上用品和衣服进行加工包装。 

    采访中记者得知,工厂里的每件事王晓芸都尽量亲力亲为,早晨王晓芸趁大家还没来,把一些前期的加工工序都准备好。村里的留守妇女不识字,她就提前分类贴好标签,再把加工完成的成品分装好,尽量让残疾的、年龄大的乡亲少干一点。到了中午,行动方便的工人会出去买菜,王晓芸做饭,大家聚在一起吃着饭聊聊天。晚上等到大家都走后,王晓芸就会打开自己的账本,开始一天的归纳总结。在账本里详细记录着她接的每一单工作,货物总量、单价、每件成本等。这个账本,不仅王晓芸自己可以看,在工厂内工作的每一名工人都可以看。挣了多少钱,给大家发了多少工资,她自己留了多少,一切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现在我们的客户遍布全国,不用再为订单发愁,活多的时候,乡亲们每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王晓芸告诉记者,扶贫驿站里大多是陈庄村和附近村里的留守妇女、老人,还有一些残疾人。由于扶贫驿站就在村里,收入也较为稳定,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愿意到这里来上班。农忙时,王晓芸会主动跑到田地里帮大家干活,谁家有个不顺心的事儿,她还会热心开导劝解,王晓芸为人热情、处事公道,这让扶贫驿站也越来越有“家”味,大家做起活来更有干劲。 

    如今的王晓芸,把家里能利用的地方都利用了起来,即使这个文化程度不高、老年人和残疾人居多的团队干不了“细活”,但王晓芸依然坚信,她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好。下一步,她还想继续扩建厂房,为更多家庭困难的村民提供工作岗位,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