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献给咱老百姓——记济宁市泗水县群众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杜杰

2020-12-11 16:1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11日讯 “真诚中你是领路的情,风雨中你是温暖的家,爱心献给咱老百姓,一片真情暖天下……”,信访工作者之歌《心声》唱出了信访干部亲民爱民的心声。2007年11月参加工作以来,杜杰一直坚守在泗水县信访局接访一线。从科员、副科长到科长、副主任,在平凡的岗位上热情服务、真诚关心、勤奋务实、默默奉献。被县委县政府记 “三等功”一次、嘉奖七次,五次被评为全县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一本本鲜红的证书,诠释着他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

  架起“爱心桥”

  “信访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们多着想;要将心比心,尽心尽力为他们解难题”杜杰经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2018年2月4日下午,县经济开发区某包装纸箱厂职工代表们来到县信访局,向局集体和杜杰分别赠送了“心系百姓,为民解忧”“情系百姓,一心为民”的锦旗。一起涉及60余人的企业欠薪信访案件,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事情要从2015年11月2日说起,这家企业的50余名职工集体上访,围堵在县行政中心门前,反映企业拖欠工资问题。杜杰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耐心劝导,安抚情绪,将大家引领至接访大厅。企业欠账较多,处于停产状态,并且涉及多起诉讼,财产全部被查封。杜杰多次协调县人社局、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法院和有关律师,召开会议研究化解方案,研究确定方案:工人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上访职工对此不理解,认为诉讼耗时长,且企业负债累累,即使法院判决后也难以执行。他们情绪激动,认为这是信访部门“踢皮球”“甩包袱”,此后11次到县上访。

  信访案件骤然升级,处理不好有可能造成越级上访,甚至激化群体事件,杜杰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多年的信访工作,使杜杰养成了冷静思考的习惯,主动与上访人员中的企业会计等人联系沟通,解释有关部门所做的工作,以及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他们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同时动员在该企业工作的亲戚带头向县法院提起诉讼。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杜杰的努力赢得了职工们的理解,他们纷纷加入了诉讼行列。法院判决后,杜杰及时了解执行情况,第一时间向职工反馈。经过努力,县法院将平邑某公司拖欠企业的货款执行到位。2018年2月4日上午,县法院足额支付了工人工资;下午,激动万分的职工代表们来到县信访局,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这只是杜杰信访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他敢于担当责任,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勇于直面矛盾,为上访群众争取合法权益。积极协调解决征地拆迁问题、督促解决建筑工程拖欠农民工工资、帮助困难群众争取救助等,为政府排忧,为群众解难,用爱心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善做“贴心人”

  在他人看来不起眼的一些事情,在信访人的心目中可能确是大事要事,容不得半点耽误、马虎。参加工作以来,杜杰无论在哪个位置上,都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眼中有群众,心中有道义,赢得了信访人的理解和信任。

  提起杜杰,远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刘某某老人赞不绝口,称他是“从未见面的贴心人”。

  “莫力达瓦”是达斡尔语,意为“骏马难以翻越的山岭”。莫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最东部、大兴安岭东麓中段、嫩江西岸。去年8月6日,杜杰接到了刘某某的电话。老人祖籍泗水县高峪镇刘家洼村,1980年前后举家迁往外地。他反映:1965年至1978年在刘家洼小学任民师,根据内蒙古政策不能在当地办理教龄补助。由于年纪偏大,身体患病,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希望县信访局协助在泗水落实民师教龄补助。听着远方熟悉而急切的乡音,这个饱经风霜老人的身影浮现在杜杰眼前。

  “老人通过电话来访,是对我的最大信任;他在老家举目无亲,我就是他的亲人”,杜杰立即与县教体局联系,咨询有关政策,交办该信访事项。但是除了高峪中心学校有1972—1978年为刘某某发放民师补助的原始凭证外,县、镇的档案中没有其他相关资料。有关部门认定其民师工作年限7年,决定从去年8月按照140元/月发放教龄补助,并补发此前应领补助。老人对此不满意,认为他把青春年华奉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却被剥夺了6年民师工作年限,感到非常伤心。

  问题一度陷入僵局。杜杰心想,矛盾久拖不结,不仅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百姓利益,而且损害信访工作的公信力。于是,他一边向局领导、县有关领导汇报,一边协调教体、人社部门人员深入刘家洼村,仔细询问与刘某某同期任教的相关人员。经过一周的实地调查,形成了调查笔录,认定“刘某某自1966年起任民办教师,中间未间断,于1978年民办教师整顿时下放”,民师任教时间13年。9月23日,县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同意了这一认定,决定按照260元/月发放民师教龄补助,并补发此前应领补助。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在电话中一再感谢家乡领导,感谢有关部门,甚至激动地用达斡尔语说感谢。并邀请杜杰在方便的时候去莫旗做客。

  “选择信访工作,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这句话用在杜杰身上再贴切不过。寒来暑往,冬去春回,工作日提前半小时到岗,为的是不让信访群众久等;推迟半小时下班,为的是让信访群众说完诉求。遇到有重大活动,经常工作到深夜。2010年10月,妻子剖腹产下女儿的第二天,上级部门来泗督导检查,杜杰就中断假期返回了岗位。工作之余,忙里偷闲电话安慰妻子;中午下班后,就匆匆赶往医院。这些年来,参与接待信访群众46000余人次,转送交办督办信访案件11000余批次。积极为信访人协调相关部门,厘清责任,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000余件,降低了社会管理成本,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

  当好“明白人”

  人无难处不上访,信访人提出的问题包罗万象,覆盖方方面面。接访人员仅有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明白人,说明白话,办明白事。特别是做明白人,要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法律素养,释法说理,更好地指导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

  工作之余,杜杰系统地学习了土地管理、企业改制和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复杂的政策法规在他口中变成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得到了信访人的认可。在他的影响下,他所在科室的同事敬业爱岗,比学赶超,都荣获过全县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有的走上了副科长、科长的岗位,成长为信访工作的行家里手。

  2019年5月6日,县信访局信访接待室,杜杰正与一位信访群众交流,突感腹部一阵阵剧痛,头上直冒冷汗,忍不住哼出声来。信访人看到他脸色发白,连忙问:“你怎么了?快去医院检查吧!”杜杰摆摆手,轻声说:“可能有点受凉,没事,你接着说……”考虑到这位信访群众年老体衰,家住山区,来往县城不容易,信访案情又比较复杂。杜杰强忍疼痛,坚持听完群众的诉求,认真做好登记,又告知群众信访办理程序,让其在办理期限内耐心等待结果。直到把来访群众送出门外,他才赶紧向分管领导请假。……经县医院诊断,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需要住院治疗,当即办理了入院手续。局领导获悉后,要求他按照医嘱安心治疗。谁知住院第三天,他感觉疼痛稍有减轻,上午在医院输液后,下午又回单位工作,因为前几天接待的部分信访案件,需要向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向群众反馈问题处理进展。后来,还是局领导让同志们硬把他送回了医院。

  这些年来,杜杰始终没有懈怠对信访业务的钻研。2015年1月,全市推广使用“阳光信访”信息系统,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反映的信访诉求,全部实行网上流转办理。杜杰坚持边学习边应用,每天查看案件办理流程,及时督促有关单位按规定时限规范受理办理,所经办的2298件信访案件,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全部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没有一件信访案件被上级退回,受到市信访局领导的肯定。

  通过多年的信访工作实践,杜杰总结提炼出“四个一”信访工作法,即“一日一提醒、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分析”,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对及时解决初信初访,有效降低越级访、重复访,起到了良好效果。(通讯员 张方磊)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