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人撑起一片蓝天——济宁梁山任仲成夫妇精心赡养四位卧床老人

2020-06-29 09:4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6月29日讯 凌晨4点起床下地干活;7点回家给母亲把尿、换尿不湿,给父亲倒尿袋,给父母换衣、洗脸、梳头、喂水、做饭;8点端饭给父亲吃,喂饭给母亲吃;白天下地干活,每隔1个多小时回家看看;晚饭后给父母洗脚、擦拭身体、按摩;夜里10点多休息,竖起一只耳朵“站岗”听动静,每隔2小时给父母翻翻身……梁山县杨营镇刘普桥村村民任仲成夫妇几乎形成了定时状的“生物钟”。 

  父亲任传桂:“没有他,早把我埋了” 

  6月11日中午,刚从西红柿大棚劳作回家的任仲成穿着汗衫、短裤、拖鞋,表情拘谨,头发半白,背有些弯。 

  任仲成家是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院落,两扇斑驳的老式木板门,“门厅”上方挂着旧式的木犁、化肥耧子(一种旧式农具),三间堂屋两间东屋。走进红砖堂屋,老式桌椅、橱柜占据不少空间,桌上随处可见成盒的药品。夏日阳光透过格子窗洒在任仲成汗涔涔的脸上,映出比他52岁实际年龄更沧桑的立体感。 

  任仲成81岁的老父亲任传桂挂着尿袋,坐在堂屋东首床边,床头靠墙处立着一个氧气瓶格外显眼,76岁的老母亲陈桂兰侧卧在堂屋西首床上,床前放着一个木架的坐便器。两位老人衣着整洁,面容干净,指甲都修剪得整整齐齐,屋里没有一丝异味。 

  34年前,18岁的任仲成迎娶了邻村姑娘王花芝。那时,父亲任传桂便已患气管炎、肺气肿数年,无法干农活。母亲陈桂兰辛苦劳作,拉扯大任仲成和姐妹三人,三人各自成家,陈桂兰则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 

  任仲成婚后有了两个儿子,母亲陈桂兰一边帮着带孩子,一边照顾老伴。夫妇俩拼命在地里“刨食”,后来任仲成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陆续为两个儿子盖了新房,娶了妻。“拉了不少饥荒。”任仲成说。 

  大约8年前,母亲身体急转直下,任仲成不得不结束打工生涯,返回家和妻子一起伺候尽孝。2015年,母亲又突发脑梗,虽经全力抢救保住性命,可却中风瘫痪在床。随着年龄增大,父亲的毛病也越来越重,2019年住了二次院,花了3万多元,虽还可以下床活动,生活依然不能自理,还需天天吸氧来缓解病痛。当天吸完氧,下床坐在板凳上,看着儿子和陌生人“聊天”,两耳失聪的任传桂好像自言自语地大声说:“没有他(任仲成),早把我埋了。” 

  这边,父母需要伺候照顾;那边,岳父岳母也得赡养。任仲成81岁的岳父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不幸的是,2017年岳母又意外摔伤,卧床不起,任仲成和妻子王花芝开始娘家、婆家两头跑。虽然俩村相距不远,但两头跑毕竟不是办法,任仲成和妻姐、妻弟商量,轮流伺候岳父母。 

  自2017年开始,把岳父母接过来照顾,任仲成和妻子每年都有很长一段时间同时伺候四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伺候岳父母时,妻子和岳父母同住,任仲成和父母同住;不需要伺候岳父母时,夫妇俩一同伺候父母。 

  妻子王花芝:“嫁到这个家,没后悔” 

  王花芝今年54岁,个头不高,瘦瘦的,双手布满老茧,十指裂口纵横交错,裂口处和指甲里颜色发黄,“是泥土、叶汁,长肉里了。”王花芝说,语气平淡。 

  嫁到任家30多年,王花芝对这个家庭很熟悉。她说:“公公一直身体不好,婆婆拉扯三个儿女吃了不少苦,身体也不好。我嫁过来时,家里一穷二白,婆婆帮着照看孩子,照顾公公,做做饭,大伙一块过日子,生活虽苦,但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王花芝认定任仲成实在诚恳、为人厚道,夫妇俩种地、打工,支撑着老人和俩孩子的花销。“他(任仲成)心太好,什么事不急不躁,对父母好,对孩子好,对我也好。”王花芝说,结婚30多年来,两人没有吵过嘴,更没有动过手,“嫁过来,不后悔,穷不怕,只要人好。” 

  贫贱夫妻没有“百事哀”,任仲成和姐姐、妹妹也把亲情拧成了一股绳。由于幼年生活清苦,任仲成和姐姐、妹妹格外懂事,打小就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各自成家后更是和睦、孝顺,彼此从不斤斤计较。 

  任仲成大约10岁时,看到街上别人家吃面条,母亲会拉着他和姐妹赶紧回家,怕他们馋。任仲成坐在母亲床边回忆起儿时旧事,心里明白、侧卧在床的陈桂兰嘴里发出呜呜之声,眼泪顺着眼角流出。 

  家庭和和气气,在照顾老人上体现的最清楚。这些年,父母看病住院,任仲成和姐姐家、妹妹家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在医院轮流陪护,尽心尽力。农忙时,姐妹会把父母分别接走照顾伺候,让任仲成夫妇腾出时间忙农活。“要没有姐妹两家,俺家根本撑不住。”任仲成说起家人、亲情,声音里透着“自豪”。 

  2018年,岳父出现脑脊液症状住院,任仲成在医院里整整陪护了40天。王花芝说,有一次父亲(任仲成岳父)不知何故腹泻不止,医院未查明病因无法治疗,任仲成没有放弃,多方打听想方设法给老人补蛋白,“端尿刮屎”伺候了4个多月,“硬是把父亲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孝子任仲成:“担子再重,俺也得挑” 

  伺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劳累忙碌自不必说。有一次,任仲成骑车子睡着了,撞到了路边的垃圾桶,摔醒了。 

  有些事,任仲成觉得说也没法说:刚铺下干净的被褥,老人忽然便溺了;刚把稀饭喂到口中,一声咳嗽喷一脸;老人熟睡后,刚想合下眼,老人又醒了,一夜反复7、8次;地里太忙做饭晚了,老人又打又骂;做盘西红柿炒鸡蛋,自己都不舍得吃,老人一把打翻在地…… 

  说起这些遭遇,52岁的任仲成轻描淡写,仿佛在讲述他人的故事。可是,他的声音还是有些哽咽,双手合拢放在腿上,眼中泛着泪花,“当时西红柿5块多一斤,好几个鸡蛋呢。” 

  尽管如此,夫妇俩并无怨言,每天连轴转,一边下地干活,一边照顾老人,不嫌脏、不怕累,尽心尽力照顾老人吃、喝、拉、撒,给他们擦洗、翻身、按摩,将老人打理得干干净净,服侍得舒舒服服。伺候岳父母时,任仲成无微不至,岳父精神虽然时好时坏,但从未“欺负”过他人、闯过祸。 

  在长期精心伺候过程中,任仲成还渐渐成了老人的“家庭医生”:啥时候吃药,出现啥症状吃啥药,吃多少剂量,他心里都一清二楚,甚至他还向乡村医生专门学习了打针,以防老人发生突发情况来不及就医。 

  任仲成说,父母现在每月的药费大约1500元,伺候岳父母的月份还得每月增加1000多元,再加上老人生个病住个院的花费,即便有姐妹、亲人的帮助,作为庄稼人的夫妇俩也根本“吃不消”。 

  生活清贫坎坷,但家庭和睦,任仲成夫妇相信“家和万事兴”“苦日子总有头”。耕种38亩农田,承包村里的俩大棚种西红柿,一边精心伺候卧床老人,一边拼命干活养家,是任仲成夫妇生活的全部内容,凄苦、付出、耐心、坚韧不屈则勾勒出她们的生活状态,“担子再重也得挑”则是她们应对苦难生活的“心声”。

  (通讯员 姜洪翠)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