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宁频道 > 健康 > 正文

勇破手术禁区,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康复一体化”助93岁老人战胜髋部骨折

2022-07-21 12:47:1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21日讯 老年人的髋部骨折通常被称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因为其对老年人的生命有极大威胁,褥疮、血栓、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每一个都可能夺去患者的生命。近日,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外二科成功为一名93岁高龄的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完成手术,通过该院骨科康复一体化诊疗模式,使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恢复行走能力,彰显了医院在老年骨科手术治疗方面的硬实力。

图片

  MDT多学科专家会诊

  34分钟完成手术 

  “感谢医院的专家们,让我母亲重新站了起来!”在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外二科病房内,60多岁的李大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6月2日,李大爷的母亲李奶奶因为意外摔伤导致左侧髋部、膝部及左肘部外伤,患肢疼痛、肿胀,左髋部畸形、功能障碍,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治疗,确诊为左侧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李奶奶子女在得知老人的伤情后一致决定要全力救治,经过子女的讨论,老人在受伤两天后被转院至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刚入院时患者情况非常差,躺在病床上时伤处的疼痛让她不愿说话,受伤后两天基本没吃下东西,老人体内电解质紊乱情况也较重,身体状态十分糟糕。”为李奶奶接诊的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外二科刘军医生介绍。经过初步检查,老人患有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等十余种慢性疾病,况且在血管腹部相应的查体中,发现病人患有腹主动脉瘤,也极大地增加了手术风险。对此,科室立即启动院内MDT多学科专家会诊,及时解决各种困难,并通过相关治疗优化老人的各项指标,老人家身体状况一步步好转。刘军介绍,老人年龄偏大,基础疾病较多,手术风险仍然很高,我们向家属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老人的子女们经过慎重考虑,表示有一线希望也要手术,觉得这是唯一能让母亲站起来的方法。“他们对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给予了充分的信任,每个人都在告知书上签字按了手印来表达对我们的信任。望着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尽管压力很大,但病情的需要、患者家属的信任对我们就是最大的动力,使我们敢于承担风险,也甘于这样做,一切都是为了老人能够站起来。”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外二科主任孙步伟坦言。6月7日,一场满怀着李奶奶家人期望的手术正式开始,孙步伟操刀,手术团队与麻醉师、手术室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在X透视机指引下精细操作,34分钟便顺利完成。“当孙主任告诉我们手术顺利,老人病情稳定时,略显疲惫,其实他们这几天的压力也很大,我们都能理解。为了老母亲,他们真是太辛苦了!”李大爷表示。 

  护理严密细致

  减少术后并发症 

  孙步伟介绍,髋部骨折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有数据显示,如果没有及时手术,髋部骨折所造成的1年内的死亡率最高可达50%。一旦发生髋部骨折后,患者想要翻身、坐起都会十分困难,只能长期卧床,与之相伴的往往是一些严重并发症,这些都会严重消耗患者的体力和机体代偿力,甚至危及生命。

图片

  “对于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来说,在评估心脏和肺部功能以后,如果条件允许,尽早手术非常有必要。让老人能够早期活动,可以减少和避免如血栓栓塞、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孙步伟说。

  面对覆盖了整个围手术期的风险,术后的护理、康复等工作仍然不容半点掉以轻心。“李奶奶的术后护理工作充满了挑战,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我们护士更加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要用前瞻性思维模式,预判可能发生的风险和病情变化。”科室护士长秦月玲说。

  术后第三天夜间,夜班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出现入睡困难,家属反映患者偶尔有说糊涂话的情况,夜班护士分析判断患者可能出现了谵妄病症,便立即利用SBAR的医护沟通模式给主管医生汇报病情,联系医院神经内科会诊,给予对症药物治疗,两天后李奶奶的谵妄症状消失。“此外,患者由于卧床相继出现食欲不振、电解质紊乱、睡眠型态紊乱,我们都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地去照护,使用中医护理手法按摩患者腹部,并通过饮食上的调整、搭配,予以营养支持,调节患者睡眠型态,为老人家顺利康复创造有利条件。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跑到老人家床前拉家常,逐渐大家都把对方当做自己的亲人了。”秦月玲表示。

  李奶奶身体恢复非常快,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脸。不过还是有所顾虑,“受伤之前天天都能出门活动活动,这下摔得不轻,看样子没个半年我是站不起来了。”面对秦月玲,李奶奶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您不用担心,手术的成功为后续恢复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也提前为您制定了康复治疗计划,照您的恢复情况,现在就可以和咱们的康复师一起进行术后康复了,依我们的经验,您出院之前就能走两步了。”

  骨科康复一体化 助老人重获行走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的日新月异,骨科临床需求不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对功能恢复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骨科康复的需求更是迫切。对此,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学科交叉为抓手,将骨科康复治疗前移,构建完善的“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的“骨科康复一体化”健康管理新模式。以康复医学科主任王华斌为首的康复团队将骨科康复治疗前移,派出骨干力量深入骨关节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全程参与骨科患者的诊疗及康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积极参加骨科日常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在系统全面、融会贯通上下真功夫、细功夫。

  李奶奶刚住院,医院康复医学科派驻在病房的早期康复团队就直接参与到李奶奶的诊疗及康复工作中来,根据病情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早期帮助患者被动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患者术后腿部肿胀,我们通过采用磁热疗法和中频脉冲电治疗,并结合运动疗法,使患者术后得到快速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师王志梅介绍。在她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6月29日,李奶奶在助行器的帮助下已经可以下床走动,基本恢复了行走能力,并于当天下午顺利出院。李奶奶的顺利康复证明了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老年骨科领域强大的专业实力。通过康复医师团队、治疗师团队、骨科团队“三管齐下”共同为患者进行专业化康复评估,制定康复治疗计划,进一步提升了康复效果,使康复治疗更及时、安全、有效,进而提升患者的获得感、满意度。“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牵手’骨科积极探索先行,依托医院骨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优势,打造‘骨科床边康复小组’,联合开展骨科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使骨科和康复科快速融合、取长补短、一体化协作,将彼此专业相结合,催化骨科康复的快速发展来满足骨科临床的需求。后期医院还会继续加强探索科间合作,从而发挥更多新优势助力患者早日康复。”医院副院长刘树民说。“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一直秉承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始终把守护患者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成功完成众多高龄、高难、高危手术,提高诊疗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为患者解除病痛,获得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月兰坦言。下一步,医院将继续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加强名医工作室建设,同国际先进的治疗理念与方法的接轨,履行社会职责,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深化内涵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专业的健康服务,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谱写医院发展新篇章。(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谢学刚